诸佛菩萨的确能满我们世间人的愿望,但这并非让我们耽着娑婆世界的福报,而是希望以此方便善巧,令我们不用为琐事劳神费心,安心念佛,最后往生极乐世界,成就无上菩提,化导一切众生的。 每一个人的因缘业力,诸佛菩萨都知道。对我们往生净土有利的,阿弥陀佛自然会满足。但是,世俗人对财富的追求往往是永无止境的。天亲菩萨在《摄大乘论释》中说到:有五种因缘,诸佛菩萨不会满足众生财富的愿望。谓见有情,有业障故,障生善故,厌现前故,积集恶故,损恼他故,不感菩萨,施彼财位,是故现有,匮乏有情。——《摄大乘论释》偈句第一 有业障故 如果一个人业障深重,没有福报,今生不能承受巨大的财富,诸佛菩萨就不会满愿。诸佛菩萨
发布时间:2020-09-23
今日秋分,阴平阳秘,昼夜均而寒暑平。历代祖师常借时节演说佛法,每以景物利济群生,有关秋分的开示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谨从大藏经中选取灵峰蕅益大师的《圣学说》一文,略分篇章,粗解义趣,画蛇添足,以为导读。 蕅益大师所著《圣学说》收录于《灵峰宗论》第四卷,是他对于佛法和儒学修心方法的一段精妙开示。全文虽只有561字,却立意高广,入理深邃;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语言浅近,教授平实,人人能修,处处可用,诚为初学者观照自心、融通万法的南针。 《圣学说》全文可以归纳七个部分:佛祖之学、殆罔之歧、操履之法、虚妄之由、耕耘之譬、起始之重、叮咛之切。下面逐段加以介绍。一 佛祖之学:
发布时间:2020-09-22
一般游客来到丛林道场,印象最深的当属古色古香的丛林建筑。这些建筑在丛林里有一个名称,叫做殿堂。殿堂既是丛林主要房屋建筑的总称,也是殿与堂的合称。一般来说,殿主要指供奉佛菩萨及天王金刚等像以供礼拜;堂主要指说法行道及处理日常事务的所在,也有将堂称为寮室或房舍的,主要指僧众起居生活之处。其中堂的用法比较宽泛,供佛像处及起居生活之处,有时亦称堂。寺院房屋建筑中又有楼阁建筑,多藏经典,亦称藏经楼、藏经阁等。 佛寺殿堂建筑大略可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如果加以细分,修道区又分为两类:一是安置佛菩萨像和祖师像的大雄宝殿、弥勒殿、药师殿、天王殿、伽蓝殿、罗汉堂、祖师殿等;供讲经集会及修道用的法堂、
发布时间:2020-09-21
「盖」(梵文chattra)原为古印度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又称伞盖、笠盖、宝盖、圆盖、花盖、天盖。《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中说:「此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三种。」《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盖有竹、叶二种,伞柄长限二肘。 古印度部族在重要会议时,为了避暑,常利用大树的树荫。在这种场合,部族的长老背对着树干而坐,释尊说法时也继承这种习俗,在诸经典中皆有当时情景的记述。后来,此种习俗变化为伞盖,本来是防雨防晒用的一种伞具,而后又变成王者的象征、或者法王释尊的象征。 盖之形状大致可分二种,一为柄附于盖内部中央,另一是柄附于外面上部。
发布时间:2020-09-21
一年之中,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是农历七月十五——僧自恣日。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汉传佛教每个寺院都要举行“浴佛法会”,全寺僧众及善信居士要以香汤沐浴太子像作为对佛陀诞生的纪念。而农历七月十五寺院均举行供佛斋僧盂兰盆会。对于出家人来说,这一天相当于世俗的“过年”。出家后僧人以夏腊计算年岁,僧众经过三个月结夏安居修道安居自恣,就长一年的夏腊(等同于长岁),戒腊也相应长一年。所以,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 据《佛说盂兰盆经》说: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目连尽自己的神通不能救济其母,佛告目连尊者,要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以百味饮食供养十
发布时间:2020-09-11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灵隐寺将会举行盂兰盆法会。现在汉传佛教寺院举行的盂兰盆法会,是依《盂兰盆经》而举办的。 《盂兰盆经》主要讲述的是,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因为不忍看到自己的母亲堕饿鬼道受苦,于是向佛请教救母的方法。佛陀令他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诸佛及十方僧,以此超拔他的母亲脱离苦难。 七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一起学习《盂兰盆经》,先从三个方面入手:1.世出世间,以孝为先;2.知因识果,莫造过愆;3.僧宝功德,无量无边。 一、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盂兰盆经》以目犍连尊者救母为缘起,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所尊崇的孝道,所以是一部典型的“以孝亲为宗”的经
发布时间:2020-09-11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华严经 离世间品 第三十八》 何谓“魔” 《大智度论》中有:“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龙树菩萨说:“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从根本上讲,
发布时间:2020-09-11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僧人服装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制作工艺,并结合出家人自身的特点,制成了既符合佛教律仪要求,又适应中国气候条件的丛林僧人服装。这些丛林僧服主要包括海青、长衫、罗汉褂、短衫裤、僧鞋及僧袜等。 一、海青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它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它衣裳肥大很多,因此常把它叫做大袍。海青本是雕类的鸟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辽东海边飞翔,如李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海青鸟翅类似衫之大袖,因此吴地把海青鸟名借来当做广袖大袍的名字。后来古代丛林借用这一名称,将礼佛的衣服也称为海青。 海青的服式原是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变而来的。在从前,无论僧俗都穿用它
发布时间: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