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 随缘行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修行不能违背因缘条件,否则会遇到种种障碍。所谓因缘,就是客观的规律性,它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去随顺。达摩大师开示说:“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在对这一点有了情形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地做到“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报冤行”重点讲“逢苦不忧”,“随缘行”重点讲“喜风不动”,一苦一乐,皆从缘生。对于学佛修
发布时间:2021-11-11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是本经正宗分的最后一段,也是学做菩萨所应觉悟的第八件事,主要说明我们由于有生死的大苦,而引生了无量的痛苦;也因为无量的苦恼,激发了我们的菩提心,以慈悲心去救度一切众生,这在利他方面是很重要的。所以佛经中说“观众生苦,发菩提心”,假使众生没有痛苦的话,就不需要发菩提心了。生死炽然在本经中,我们第八件应该觉悟知道的事是生死炽然。生,就是出生。死,就是死亡。炽然,形容一团火燃烧得很厉害,这包含两种意思,一方面形容众生从无始以来,在六道中很多生死,流转不息,永远延续不断,像大火一样蔓延不熄。《楞严经》说:“生死
发布时间:2021-11-10
昨日农历十月初五,是东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诞辰。作为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达摩大师不仅仅是从法脉传承上建立了一个宗派,更以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门深深地影响着这一宗派。大师有一篇法语,名为《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这篇法语专门阐述了入禅之门的方法,也就是“二入四行”。事实上,这也是菩提达摩大师禅法的基本内容。所谓“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这是悟入佛法的两种途径。就禅宗的修行实践来加以区别,理入可理解为解悟,行入可理解为证悟。具体来说,理入就是“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
发布时间:2021-11-10
七觉支(念、择、进、喜、轻安、定、舍)。七觉支,又名七菩提分,梵语“菩提”,此云觉,故名七觉分。“支”也是分,支流、分类之意。括号内小注中每一觉支以一字代表,详称则为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或作猗觉支、除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七觉支排法,各部经论不大相同,这里“念”列前,大致和《华严经》相同,有些地方则将念列在最后。这里,先按文简明七觉支的意义,再来说明排列先后的义理何在。“念”觉支:念,运用以下六觉支方法,修行时昏沉重,就用择法、精进、喜三觉支对治。散乱心重,则用轻安、定、舍觉支。有些地方“念”排最后,原因在此,为对治、运用故。这里念列首,后之六觉支尚未明白,较为难懂
发布时间:2021-11-08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实,四大假合所成。有病方知五阴幻报为苦,古云“有病方知身是苦”,斯言信不诬也。然当知病苦与身不相舍离,病是身生,身为苦本,苦乃身受,世人一一皆然。自应研究病源何从?苦因何在?方可施以疗养之法。病之所起,起于四大不调;四大之身,乃因欲有;欲自爱生;爱由心起。吾人真心一念未动以前,清净本然,身尚不有,何况病苦?一念既动之后,从真起妄,依妄惑(妄心爱也),造妄业(过去欲也),依妄业,受妄报(现在身也,老病死苦)。此身病苦世人皆知,而心病大苦众生罔觉。身病若得医药之力、疗养之法,可望安痊;心病非假如来之教、修持之功,无由调治。心病者何?轻病法执,执诸法
发布时间:2021-11-08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既然出家了,在操守、行持方面,应当保持清净、洁白,好像白璧无瑕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严持戒律,守护六根,操守非常的坚贞。梵行,就是清净行,严格遵守戒律,行为很清净,不同流合污。《八大人觉经疏》说“梵行有三:一、明悟欲心;二、洁净欲身;三、不犯欲尘。”欲界的众生,贪欲心特别严重,要学做菩萨,必须身心离欲清净,修持梵行。说到梵行,有三种:一、明悟欲心:这是约心理方面讲的,要明白、了悟贪欲心的可怕,它是造成我们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我们心中不要存着贪欲的念头。二、洁净欲身:这是约生理方
发布时间:2021-11-04
今日恭逢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说到这尊东方世界的教主,就不能不提一部经典——《药师经》。很多佛弟子平时以《药师经》为日常功课,如果能提纲挈领地把握此经宗要,则在诵持经典时,对于全经的文义,能够更加了然于心。本经的总纲,可以大致分为两点:一、智示药师依正行果,二、悲济像法转时有情。一、智示药师依正行果本经上半部的纲要,可以从曼殊室利与佛陀之间的问答中看出来。经云:“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此处是曼殊室利以大智为上求佛道,而向世尊提出此问,祈愿世尊为众开示诸佛名号、本愿及殊胜功德。为
发布时间:2021-11-04
药师灌顶真言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这篇咒,出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上。药师琉璃光佛,当初修菩萨道的时候,发十二个大愿心。这愿心里头,多半是救众生病苦的事情,所以成佛的名号,就称做药师。十二大愿里头的第二愿说,将来成了佛,身体要像琉璃一样的光明,所以称做琉璃光。是现在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佛,国土清净,同了极乐世界相像的。大家现在念的消灾延寿药师佛,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灌顶两个字,本来是轮王把王位传给太子的时候,先要把金瓶装了香水,灌在太子的头顶上,叫做灌顶受职,才可以做国王。
发布时间: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