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净土法门中,不仅需要坚固的信心,而且需要精进的行持,还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必须“愿力恳切”。今天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念佛决定愿往生”的重要性。第一、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端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们从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知道,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但是,如果只有信心,没有愿力,也是不能往生,就好比我们看到《阿弥陀经》里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相好,也相信确实有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但是自己却没有意愿想要去的话,又怎么可能往生呢。世间法中有所谓“立志”,就是佛法中强调的“发愿”。在世界
发布时间:2022-04-29
五停心观,即佛陀教导众生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瞋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五”,是五种对治烦恼的方法。“停”,止息、停止,止住妄心,停止贪、瞋、痴、散乱、障碍。“心”,指“虑知心”,即第六意识妄想心,有知觉、分别,会缘虑环境。第六意识依第七,第七依第八,根本在第八阿赖耶识,但起贪瞋痴作用的完全在第六意识,为求证声闻圣果,须止息烦恼,止息烦恼得靠这五种方法,谓五停心。“观”,要用心修观,否则不能对治烦恼。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众生所贪,总不出五欲——财、色、名、食、睡,五尘——色、声、香、味、触,五欲、五尘中,贪重者先对治。多贪众生不净观
发布时间:2022-04-27
前一篇联灯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佛教对“上报四恩”的倡导,亦即报答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其中,孝养父母、广度众生、恭敬三宝,这都不难理解。但对于国家恩(也称国土恩),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佛教不是要发心普度一切众生吗,为何还要有国家观念,并且认为国家有恩于我需要报答呢?首先应当说明的是,佛教所说的“国家恩”,是指整体的社会,包含政府及全体人民。因为我们能安居乐业地生活,都是国家给的保障,如果国乱岁凶,我们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国家需要足够富强才能避免外来的欺凌和侵略,政府需要有贤明的官员来领导才能确保人民康乐,社会安定,而这些都是我们佛弟子用功办道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依此
发布时间:2022-04-27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本章对于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分别加以说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出不了行动、讲话、思想这些活动,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从身口意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既可以表现为十种好的,也可以表现为十种恶的。善恶的体性,本来是没有固定的,本性是空的,就是看我们究竟是要做好还是做坏,你要做善的,就是善,你要作恶,就是恶,本章就是专门阐释这个道理。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究竟是哪十种呢?则包括“身三:杀、盗、淫。口四:
发布时间:2022-04-26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看话头先要
发布时间:2022-04-24
一心念佛的目的在“了生死”,如果对于此最终目的不明了,则念佛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一般情况下,大家到寺院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 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来到寺院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 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也不是佛的本意啊。 那么,佛的本意在哪里?佛的本意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所以我们念佛、学佛,也要从知苦、断苦开始。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
发布时间:2022-04-24
在修行道路上,如果对于持戒有所毁犯,至诚恳切想要忏悔所作诸恶的人,需要具备十法,来帮助修行的人成就忏悔之功。十法包括:一、明信因果;二、生重怖畏;三、深起惭愧;四、求灭罪方法,即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发露先罪;六、断相续心;七、起护法心;八、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常念十方诸佛;十、观罪性无生。一、明信因果首先要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恶因感恶果,善因招善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二、生重怖畏自知有恶因必感恶果,堕狱受剧苦,即生起大怖畏,毛骨悚然,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恶因可畏,至为悚惧。三、深起惭愧惭是惭己,愧是愧他,惭愧自己毁戒下劣,愧诸贤之超脱明净,释迦牟尼佛
发布时间:2022-04-23
学习佛法,我们常常听到普度众生、恒顺众生、众生心……说起来,究竟什么叫“众生”呢?众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梵语bahu-jana,jantu,jagat 或 sattva 之意译,音译仆呼那、禅头、社伽、萨埵,也有的经典译为有情、含识、群生等。简单地说,众生有三个意思:一、众缘所生:譬如我们“人”,出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从何而来的呢?是由父精母血、我们的第八识,还有五蕴四大许许多多的因缘合在一起,才有我们这个“人”生存到世界上来,所以称为众缘所生。二、众处受生:我们死了以后,生命并不就完了。死,只是换了一个环境和躯壳。现在我们做人行善、修五戒,将来还会来做人的,要是修十善,将来生到天上去。如果造罪
发布时间: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