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溪晚望【宋】慧洪觉范禅师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晚来还。银梭时拨剌,破碎波中山。整钩背落日,一叶软红间。惠洪禅师曾经受到政治的牵累发配海南,三年方释,又被诬坐狱,再释居湘上。本诗作于久困牢狱之灾,脱祸返还故里之际。其古风诗最为雄健振踔,字字稳当,不落生涩。“小溪倚春涨”,诗一开头,便点出望中的溪水。一个“倚”字将活泼泛滥的溪水赋予了生机,她竟凭借春雪初融的时机猛涨起来,意欲何为?“攘我钓月湾”,原来是要冲刷钓鱼弯的堤岸。一个“攘”字恰似轻俏喜悦的调侃,诗僧不是厌恶的痛责,而是欣赏溪水顽皮活泼的情状。三四句真切刻划了“攘我”河湾的舒卷变化,“为不平”侧重写溪水在清日拂朝下起伏跌
发布时间:2025-05-07
/ 释迦牟尼佛圣诞 /乙巳农历四月初八 2025年5月5日菩萨下云中 降生净梵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 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 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 万法得正宗释迦牟尼佛于过去久远劫前,早已成就佛果,但为化度有缘众生,所以从本垂迹,屡屡在世间示现八相成道。释尊此番出世前,是兜率天的一生补处菩萨,遥观众生造诸恶业,随业受报,众苦逼迫,无解脱时,由此生大悲悯。为了救拔一切众生的苦恼,为令众生获得究竟安乐,佛陀决定下生人间,示现出家学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后大转法轮,度诸众生,灭尽一切苦,共成无上道。下定决心的菩萨又观察五事:一、观察众生得度机缘已熟;二、观察于此时节度化最为适宜;三、观察哪个国
发布时间:2025-05-04
上堂【宋】云盖智本禅师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宇宙万有的变换兴衰,自然万物的更替流转,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如的自然流露,我们要用清净无我的心去感受和领悟这一切,“碣到花枝上,月落寒潭中”。“天晓不因钟鼓动”,天亮了,并不是敲钟擂鼓才天亮,不敲晨钟,天也一样会亮,这是自然如此,并不是有所求、有所为,因而受到影响。“月明非为夜行人”,没有夜行人,月亮一样皎洁明亮。无论浊世净土,驴胎马腹,佛性总是朗朗独照,非断非常,净裸裸,赤洒洒,贺铎铎,光烁烁。学者偷心尽时,法性活泼,如云开而月露,海阔而天空,复还本有之佛性,记证自性之真觉,
发布时间:2025-05-03
今日是农历四月初四,文殊师利菩萨圣诞。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的化身,因此也被尊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围绕《大智度论》中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概念对佛教的智慧作了较为粗浅的解释,那么怎样才能契证呢?获得了这些智慧又有什么好处呢?先就一切智来说,众生不了解因缘所生、空无实体的道理,于是执假为真,迷惑颠倒,于一切假相追求执取,为假相所转,而不能转相,故随着假相在虚假不实、变迁无常之中;因此而生灭不停,生死炽然。佛法教我们识破假相,则不随生灭相转,乃能证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然而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必先解悟其道理,进而修炼其定力,然后才能契证其境界。待契证此不生不灭
发布时间:2025-05-01
四月初四 文殊师利菩萨圣诞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文殊师利,新译曼殊室利,翻成中文有三种意思:一、妙首彻证诸法理体,而为菩萨众中之上首。二、妙德福慧圆满,成就佛果微妙功德,为度众生,再现菩萨之身。如《思益经》云:“虽说诸法而不起法相、不起非法相,故名妙德。”三、妙吉祥菩萨示现出生于娑婆舍卫国多罗聚落,为梵德婆罗门子,生时有十种瑞相(光明满室、甘露盈庭、地涌七珍、神开伏藏、鸡生凤子、猪娩龙豚、马产麒麟、牛生白泽、仓变金粟、象具六牙),故名妙吉祥。文殊菩萨虽在娑婆示现婆罗门家,但他的本地却是不可
发布时间:2025-04-30
晚春【宋】守璋法师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首五言诗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平常最奇崛”,平平常常的四句偈,却匠心独运,禅趣深妙。首句写草深,百草深长才显得烟景重重;次句写林茂,林木茂盛使夕晖缥缈黯然;后两句以白描的手法,描摹暮春之际花落絮飞的自然景象,却不落窠臼,揭示万事万物法尔如是的必然。花落并非一定因为雨打,絮飞也不因为风吹,花开必有花落,絮长必有絮飞。不独花木如此,人事古今亦是如此。“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此处向上天机彻底显现。正如杨岐示众云“春雨普润,一滴滴不落别处”,刘昚虚云:“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一切法皆是佛法,一真法界不离当下
发布时间:2025-04-27
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文益禅师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给以大法眼禅师的称号,后世遂称此宗为法眼宗。文益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姓鲁氏。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出家,于越州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到明州鄮山育王寺从律师希觉学律,复旁探儒家典籍。既而玄机顿发,抛掉一切杂务,振锡南迈,抵福州参长庆禅师,无所契悟,乃同绍修、法进三人游方参学。路过漳州,值遇天雪,暂时住在城西的地藏院,因而参谒玄沙师备的法嗣罗汉桂琛,琛问师曰:“此行何往?”师曰:“行脚去。”琛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雪霁辞去,琛送出门,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曰:“
发布时间:2025-04-26
手影戏【宋】惠明禅师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诗的首两句直接描写手影戏的表演,“三尺生绡”言“戏台”之小,“全凭十指逞诙谐”,揭示手影戏的种种风趣表演都只是表演者的“十指”运用自如的技巧所致。诗僧通过这种似乎直觉的描述告诉我们:人生舞台不过导演的是一场大戏,所有的行为和结果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缘起罢了。我们何必认假作真,执影为实,而造作种种恶业,以致六道轮转不休呢?“有时明月灯窗下”,明月譬喻清净圆明的自性,虽然生灭轮转无休,但圆明自性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增不减。纵然大戏悲欢离合、轰轰烈烈,毕竟是虚幻一场;而此圆明妙性
发布时间: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