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居寓意【唐】船子德诚禅师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这一首诗写得极美,而且境界极高,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千尺丝纶直下垂”,水深才能藏伏蛟龙。人们的这个心也同样深不可测,里面有没有“龙”呢?“一波才动万波随”,人心又何尝不是?一念才起,必然会万念纷至,究竟是谁在里面兴风作浪呢?“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这两句从诗的角度讲,真是美不胜收,给人极度空寂明快,悠逸飘然的感受。船子和尚见道之后,其心境恰如“夜静水寒”,波澜不惊,又如“空载明月”之船,“出”“归”无碍。通观全诗,一气呵成,灵气浑然,与禅宗的“牧牛诗”相似,既有功行,又得受用,读来受益无穷
发布时间:2022-10-20
果报(二)又经言:“具足智慧菩萨脱使堕落,在畜生中,畜生中王;在饿鬼中,饿鬼中王。”错会者谓有智则能转业,故不患有业,唯患无智。有业有智,阎老子其奈我何?遂安意造业,无复顾忌。不知经称智慧,非等闲世智之谓也。且汝智慧,得如文殊①、身子②否?纵不及此,次而下之,得如善星③、调达④否?善星博学十八香象所载法聚⑤,调达得罗汉神通,而俱不免生陷地狱,况汝智慧未必胜此二人乎!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今之小智,灭业几何?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注释①文殊: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谓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文殊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发布时间:2022-10-20
欲、胜解、念、定、慧五个心所,缘各别的境相而得生起,故名别境。这五个心所,不像遍行五法周遍行于一切境起,只能对于各别的所乐(欲),决定(胜解),曾习(念),所观(定慧)的四种境界而起作用,所以独得别境的名称。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所乐境即所观境。对于一切事,凡是欲观察的,有希望故,即有欲生,这是性的作用。若不欲观,随因境势力任运起缘,即全无有欲。因位中的七、八二识全及六识异熟心等一分,但随因境势力任运起缘,皆全无欲,其余的皆由欲生。欲通三性,若善法欲,能发正勤,由精进助成一切善事,故说勤依为业。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即由邪教、邪理、邪证等力,或正教、正理、正证等力
发布时间:2022-10-18
一往生极乐是逃避业债吗?有人了解了佛教因果的道理,再根据念佛法门发愿往生的趣向,提出一个问题:娑婆众生业障深重,念佛往生便能一走了之,无需偿还业债,岂非违背因果规律?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不真正明白因果法则,也未曾用心读诵大乘经典。经中常说:“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观无量寿佛经》中也提到,第三观成,可灭无量亿万劫生死之罪;第六观成,可灭无量百千万亿重罪。当知念佛法门,一方面通过至诚忏悔和精进修行,仗佛力消除旧业,一方面凭自力止恶行善,持戒修福,不再造恶业。在一连串的善行中,使罪业不生;在一辈子念佛声中,令善根增长。与此同时,还要发愿回向,仰仗佛力加被,精进办道,随佛往生
发布时间:2022-10-18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世界:意思是可毁坏的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灵觉:谓众生本具灵妙觉悟之佛性,或指灵妙不可思议之智慧。又众生本具之佛性与佛之智慧无异,称为灵觉不二。菩提: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整个虚空宇宙,一切万物,其实都是无常的。大地并
发布时间:2022-10-16
在前面的经文中,波斯匿王以十年为一阶段对我们的身体详细分析,发现它一直在渐趋衰朽,后将观察的时间缩为一年、一月、一日,乃至从生至死,这种迁变是念念生灭,刹那不停的。学佛者当心生警策,知道无常迅速,对五浊恶世自然生厌离心。但这段经文是《楞严经》“十番显见”中的“显见不灭”,因此无常只是一个方面,倘若不善观照,就会落入断见,如王引迦旃延、毗罗胝子等,虽知无常,却不知有不生不灭的见性存在,成为断见外道。因此佛陀随后便要为波斯匿王开示见性并无生灭的道理。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波斯匿王受断灭外道影响,认为人死如灯灭,现在佛要
发布时间:2022-10-16
送普上人还阳羡【唐】皇甫曾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这是一首禅意盎然的赠别诗,阳羡位于今江苏宜兴市。小径、疏林、残雪、暮山,一位僧人愈行愈远,渐渐融入落日斜晖之中,多像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芳草在暖阳下舒展,薄冰奏出清脆的泉响,这质朴的自然跃动着何等活泼的生命力!面对此情此境,诗人颖悟到观照自心便是觉悟自家宝藏的殊胜方便。全诗不着一个送字,依依情怀却溢于言表;没有普上人一字一句的描写,却力透出一位与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高僧形象,言尽而意远,余韵缕缕。
发布时间:2022-10-16
念佛偈【唐】白居易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舍三万两俸银请人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彩绘大型极乐世界图、西方三圣像,日日焚香顶礼,十分虔诚,并且回向众生离苦得乐,共登莲城。他的《念佛偈》流传广远,至今仍烩灸人口。人到年老之时,气力衰退,见闻觉知不再灵敏,世俗上的事情应当放下了,想修诵经拜佛等法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就勤加念佛吧。不必再想
发布时间: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