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十首之二【明】憨山德清禅师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这首诗把禅师闻香而悟道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意趣昂然,禅机连连。无量佛国以无量法门普做无量佛事,而以香积作佛事在《维摩诘经》中便有记载:“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本诗描绘的是雪夜中的寒梅初初盛开,暗暗发出清逸的香气,香气冲开了憨山禅师的鼻孔,使他刹那间证入“诸法实相“的本来面目。为什么闻香也能悟道呢?《楞严经》
发布时间:2023-01-09
接触佛法之后,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就是“发心”,发心即是发愿心,这个愿心简单来说就是学佛的目标与理想,是行者修行方向的引导。虽然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愿力也是有大有小,但是只要发起正愿,就能引发我们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诸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其无边的功德,正是由于其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广大无边的誓愿,因此学佛皈依之始,须学发与菩萨相应的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是佛弟子广度众生、开发佛慧的目标与方向,透过这样的愿力,能够引导佛弟子往佛道之路前进。每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比照佛菩萨愿力,发起一个正愿,引导自己在今生一世中,或一年、三年或十年、
发布时间:2023-01-09
茫茫宇宙,譬如一大逆旅,吾人与万物并生此逆旅之中,要皆过客而已。逆旅未至销毁,即过客不绝来往。然逆旅依然存在,悠悠千古,一代一代之过客竟不知其何所归往?只少数所谓帝王、将相、圣贤、豪杰、名士、美人者,稍稍留其痕迹,供吾人之浏览凭吊。嗟夫!古人之迹在此,古人之真何往耶?虽然,吾人自幼而壮,自壮而老,剽劫于无常急驶之流,犹落花之堕湍水,不容停驻,数十年之光阴,一瞥即逝,又将有后来之过客,以已往之客哀吾人矣。嗟夫!吾人自哀不暇,尚奚暇为古人哀乎!吾人在世,度一日即趋近死限一日,如牵赴屠场之豕,步步行近死地;生而不得不死,死又不得不生,随业流转,生死无已。夫生死之变亦大矣!吾浪死虚生,虚生浪死,竟不能
发布时间:2023-01-07
山居诗之一【明】憨山德清禅师月色松声总是闻,禅心妄想圣凡分。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把似君。本诗高妙,截断意路。“月色松声总是闻“,月色融融,松涛阵阵,而彼此色相辉映,令人浑然忘我!凡人看到明月是明月,听到松声是松声,禅者却月色松声俱见,月色松声俱闻。何也?此之闻性遍一切处,眼性、鼻性、舌性、身性、意性亦是如此。《楞严经》云:根、尘、识、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性真圆融,无生无灭,故观世音大士能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用,即是此理。“禅心妄想圣凡分”,”禅心”指依禅定所得之本来清净心。圣者远离思虑分别,入寂定禅心;而凡夫妄想执着,妄见空花生灭,由此圣凡分野,净秽朗现。“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把似君”
发布时间:2023-01-06
第三位色法,色是质碍义,即物质法,简略分别,有十一种: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根;五、身根;六、色境;七、声境;八、香境;九、味境;十、触境;十一、法处所摄色。一~五:根是增上出生义,眼等五根,皆以四大种所造清净色为体,为眼等五识的所依色,与眼等五识作威势,五识借它为增上缘而得生起了别的作用。六、色境,即眼识依眼根所缘的境。这有三种:(1)显色,即青黄等色。(2)形色,即长短等色。(3)表色,即取、舍等色。三种色中,唯显色实有,形表皆是依显色分位上假立,故无别体。七、声境,即耳识依耳根所缘的境,有因执受、因不执受、及因俱生,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六种,非分位法,皆别有体。八、香境,即
发布时间:2023-01-06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学道的人,好像身上披着干草,遇见火,必须赶快避开。我们都知道火能够燃烧干草,身上披着干草的人,一定会远离火种,否则会烧坏你的身体。同样,学道的人,见到欲境现前,也一定要远离,不可以接近,否则只会破坏自己的修行。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鸟窠禅师(本名道林)。鸟窠禅师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木屋,像鸟一样,住在树上,后人就称他鸟窠禅师。白居易去了之后,看到禅师住在树上,说道:禅师,您住在树上,万一风雨来临,岂不是很危险?鸟窠禅师说:太守,您只看着我危险,我看着您的处境才真是危险呢。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说道:我位镇江山,何险
发布时间:2023-01-05
杀生人世大恶或问:“人所造恶,何者最大?”应之者曰:“劫盗也,忤逆也,教唆也。”予曰:“是则然,更有大焉,大莫大于杀生也。”或曰:“宰杀充庖①,日用常事,何得名恶,而况最大?”噫!劫盗虽恶,意在得财,苟欢喜而与之,未必戕②人之命。而杀生则剖腹剜③心,肝脑鼎镬④矣!忤逆者,或弃不奉养,慢不恭敬,未必为阿阇⑤杨广⑥之举。况阇广所害,一世父母。而经言有生之属,或多夙世父母,杀生者自少至老,所杀无算,则害及多生父母矣!教唆者,恶积名彰,多遭察访,漏网者稀。彼杀生者,谁得而诘⑦之?则构讼⑧之害有分限,而杀生之害无终尽也。是故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间之大恶曰杀生。注释①充庖:供作食用。②戕:残害、杀害。③剜
发布时间:2023-01-04
秋江【宋】寂寥道潜禅师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这首《秋江》将秋江由黄昏至初夜时的氛围凝练为宁静与寥廓,表现了一位心境空幽清澄的禅者对大自然诗意的独特把捉。夕阳正红之时,枫林中赤红的叶子飘落在酒肆的旗子上,渐渐消逝的落日余晖,映照着江边的白色的沙洲。几声轻柔的摇撸声响,好似从苍茫天地之外传来,不知是何处江村人于今夜归。首二句以彩绘之笔,入画于诗。“红叶”与“白沙”,渲染了秋色的浓重与生气。“酒旗落”与“夕阳微”,勾描出凄清苍凉而悠远的秋意。最精妙的第三句“数声柔橹苍茫外”,将天地之悠悠与苍茫之静谧赋予了无穷的诗意,一个“外”字,造境戛独,意趣空远。那动中之
发布时间: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