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影戏【宋】惠明法师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诗的首两句直接描写手影戏的表演,“三尺生绡”言“戏台”之小,“全凭十指逞诙谐”,揭示手影戏的种种风趣表演都只是表演者的“十指”运用自如的技巧所致。诗僧通过这种似乎直觉的描述告诉我们:人生舞台不过导演的是一场大戏,所有的行为和结果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缘起罢了。我们何必认假作真,执影为实,而造作种种恶业,以致六道轮转不休呢?“有时明月灯窗下”,明月譬喻清净圆明的自性,虽然生灭轮转无休,但圆明自性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增不减。纵然大戏悲欢离合、轰轰烈烈,毕竟是虚幻一场;而此圆明妙性
发布时间:2023-03-17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读过《阿弥陀经》的师兄们应该对这句经文不会感到陌生。可究竟什么是“阿鞞跋致”呢?为何《阿弥陀经》要特别突出这一点呢?“阿鞞跋致”或作“阿惟越致”,梵音轻重之别,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佛陀告诉我们说:只要我们一心专念佛号,能达一心不乱,必得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一旦往生净土,就能永不退转,直到成就佛道。如《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十方世界众生,依念佛法门修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者,都得不退转。不退转有三种含义:一、位不退——预
发布时间:2023-03-17
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今有扶佛人士,其未学佛之前,或急公好义,或恤贫喜施,或扶危济困,或崇善持正,虽未能契真性之妙净,而心意不觉常不自期于净也。逮其既闻佛法之后,劣先时之善行为有漏;不屑复道,于佛法中亦初不进修何胜行,但标榜学佛为名高。除二三潜共图其私欲之人外,对于其余佛法中之缁素,肆行毁诋以显特异,竟成与诸佛教绝对违反之众善禁行,诸恶潜作,自污其意,此为第一类。或者才气迈人,权衡在我,而骛荣好胜之心,藉闻佛法,相得弥炽。欲凭此博大精深之教理,发扬其笼罩凌驾之威势,乘时崛起,呼召群众,隐然以救群济世之佛教主自居。外抗流俗之谓,内纠教徒之弊,扬己抑人,毁他赞自。及其愿不
发布时间:2023-03-16
题万道人禅房【唐】张祜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相传达摩祖师曾经到达金陵,与梁武帝对答问佛,却未能意气相投,于是渡过长江来到洛阳,“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五灯会元》卷一)。因此该诗首联“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诗人自问自答,万道人在何处开凿禅壁,原来是开凿在西南江边的山峰之上。万道人凿壁于江边山峰之上,是否也有效法达摩祖师之意呢?颔联“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西下的夕阳从远处江中的水面掠过,落叶从眼前飘过,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耳边,营造出了一种静寂、悠远的禅境
发布时间:2023-03-14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第十二章说人有二十难,等于二十个难关,如果把一个一个难关透过去,决定得道。这一章有九种难关,要把它都透过去,决定可以得道。人离恶道,得为人难。这是第一种难,是说人生难得。佛经上讲要得人身,转生为一个相貌庄严、富贵、长寿的人,一定要没有造杀、盗、淫、妄的罪业。如果有做一种,就会转生为贫穷下贱,或者诸根不具的人。恶道是三恶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牲道,造了恶业,一定堕落到三恶道里面。一定要没有造杀、盗、淫、
发布时间:2023-03-14
大行菩萨称普贤 重重愿海浩无边端坐示座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宝莲一切三昧皆自在 本来妙德尽周圆宝威来赞娑婆化 灵感神通震大千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行弥法界 位临极圣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中文便是“普贤”二字。普是普遍而无遗漏的意思,佛法里所有精深高妙的道理,普贤菩萨完全透彻明白,并且行门最大,遍法界都是他行菩萨道的所在,更自己所修的功德完全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因为这样普遍的愿心与功德,使一切法界众生都得到很大利益,正所谓行弥法界,称之为普。又因为普贤菩萨修到的果位已经是等觉菩萨,与佛的究竟圣果只差一级,亦即是位临极圣,所以称贤。与普贤菩萨相关的,而又最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便是《华严
发布时间:2023-03-13
颂古【宋】兜率从悦禅师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行不通。奈何一点去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万丈洪崖倚碧空”譬喻诸佛所证之真如实相境,不属过现未来,非空非有,非心非色。本无一尘不立,更无一法可得。自离幻化之妄相,独具寂照之真常。生死涅槃,到这里总是空华;众生诸佛,于此中悉是假名。寂兮寥兮,虽圆五眼无由睹;高也明也,纵具四辩莫能扬。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作诸法之宗。圣由是而作圣,显诸德而不居德;凡以此而为凡,作诸过而不染过。非情虑之可拟,岂名言之能诠?迷之则永沉苦海,悟之则顿登性天,若能反观内照,直下即彻心源。此正是诸佛向上一事,“法界封疆无客占,故乡风月有谁争”。此真如妙性孤迥迥而不与万法为伴侣
发布时间:2023-03-13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普现色身,寻声救苦,而于娑婆世界,愍念更深。其有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现之身,所说之法,各随机宜,了无一定。其现前得离众苦,将来常享真乐,则一也。近多年来,世道人心,愈趋愈下,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人祸既烈,天灾又临,水旱虫疫,同时降作。此种灾祸,皆由大家宿世现生种种恶业之所感召。然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当此天灾人祸并临之时,若能发至诚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誓愿从今以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发布时间: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