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轮回六道,苦不堪言,因此需要有大势力的人来救护,就好比小孩子需要父母的依怙,生病的人需要医生的救助一样。有情众生自无始劫来即沦溺于冥冥业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够依赖,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苦海。因此,学佛之始,必须要皈依三宝。所谓皈依,即是归投、依靠。皈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归投,依是依靠、信赖。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是觉悟的意思,能觉察烦恼并觉悟真理,进而成就了最圆满的觉性,解脱了烦恼生死的系缚;法代表真理,依此真理而行,能够引导众生趣向解脱;僧则是实践佛、法教诫的行者,以住持佛法、利益众生为本业家务。因为佛、法、僧,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能够化导众生绝离烦恼、获得清
发布时间:2023-03-05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说着一字”。自后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皆认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假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佛祖的意旨,我们也就皎然明白了。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
发布时间:2023-03-03
宿山寺【唐】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这是一首对长寿老僧的虔诚礼赞之辞,以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老僧不闻世事、潜心习道的孤清高峻风貌。首联写山寺的位置,透出高寒之气,暗示老僧的孤寒气质。颔联最为令人赞不绝口,它采用无比工致的对仗,符合宇宙因果的规律,展示了生命的灵灵跃动。“疏木”对“流星”,以静衬动,显示不同个体蓬勃的生命;“走月”对“行云”,展示宇宙生生不绝的脉搏,个中透露出禅宗旺盛的生命跳动。在如此生机勃勃的自然中,却有一位高僧住在人迹罕至的孤峰绝顶上,与苍劲的虬松为友,与不群的仙鹤为邻,从不问世事,心静如古井,却让
发布时间:2023-03-01
斋素富贵人不能斋素,其故有二:一者耽刍豢①之悦口,二者虑藜藿②之损身。不知肉食蔬食,体之肥瘠或因之,而寿夭不与也。且鹿之寿最永于诸兽,而所食者草耳。虎食肉,而寿之长短于鹿,何如也?鹿不肉而寿,人何独不然?虽然,有厄于病苦,心虽欲斋而力不副者,有制于所尊,心虽欲斋而势弗克者,则姑行月斋③、日斋④及三净肉⑤,但坚持不杀可也。久之,宿习当自断。注释①刍豢:读音“除换”,泛指牛羊犬猪之类的家畜。《孟子纂疏》注:“草食曰刍,牛羊是也;谷食曰豢,犬豕是也。”②藜藿:读音“离或”,指粗劣的饭菜。藜,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茎可为杖。藿,豆叶,嫩时可食。③月斋:也称三长斋月。指农历正月、五月、九月。
发布时间:2023-02-28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早在太子初生之时,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随着太子日渐成长,父亲净饭王心中对此的忧虑也愈发严重。树下观耕像出游感苦青年时期的悉达多太子,性喜清静。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太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忧郁。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壮,悉达多太子怜悯病人,心自忧怖。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
发布时间:2023-02-27
上堂说偈【宋】云盖智本禅师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宇宙万有的变换兴衰,自然万物的更替流转,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如法身的自然流露,我们要用清净、平常、无我、无相的心去感受这一切,去领悟这一切。“春到花枝上,月落寒潭中”。“天晓不因钟鼓动”,天亮了,并不是敲钟擂鼓才天亮,不敲晨钟,天也一样会亮,这是自然如此,并不是有所求、有所为,因而受到影响。“月明非为夜行人”,没有夜行人,月亮一样皎洁明亮。月亮譬喻我们本有的真如佛性。无论浊世净土,驴胎马脏,佛性总是朗朗独照,非断非常,净裸裸,赤洒洒,圆铎铎,光烁烁。学者当偷心死尽,法性活泼
发布时间:2023-02-27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一一显然存在。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五位有法亦无可说了。解此疑惑,就须明了唯识的意义。所谓色心心所等是虚假幻有,无人法的我性,只是破除情计增益的二种我性实执,并不拨无色心心所等法依他缘生的作用。虽然人法的我体实性求不可得,但五蕴和合的假补特伽罗,与依他众缘所成,有虚假事相作用的法,却并非全无,都宛然存在。怎样存在的呢?就是假我假法,俱是依识所变。前文所说的五位百法,皆从有情自心现起。总要而言,从熏习与转变的两种道理,五位百法之总别相
发布时间:2023-02-27
山居诗之一【宋】雪岩祖钦禅师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都是眼,半窗疏影对斜阳。“一杯晴雪早茶香”,禅僧好茶,自古如是。该诗写的是在冬去春来的时节,山中尚有积雪未融。晨光微露之际,禅师就把岩石上收拾起来,烹茶一壶,顿然整个茅屋香气四溢。“午睡初醒春昼长”,山居无事,老僧年事已高,自然晚睡早起,似乎白天显得特别长一些,不妨午睡片刻。“拶着通身都是眼”,在这闲居无事的生活中,自然蕴藉着无上的妙道。如果能在其中有所悟入,自然“通身是眼”了,如同观音大士证悟真如自性一般,六根互用,妙用无穷,通身是眼,通身是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此中含有向上密意,正如元优昙僧人诗云:“通身是手通身是眼,夜半
发布时间: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