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正月初六 定光古佛圣诞定光佛,梵名提洹竭、提和竭罗,译言锭光佛,或燃灯佛(锭为灯之足,有足曰锭,无足曰灯)。在过去无数劫前,大慈哀众佑一切,为众生作大依怙,在钵摩大国与大比丘众十四万八千人俱,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圣号由来《过去现在因果经》云:“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正因有此奇特,所以名为普光。又《大智度论》卷九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亦即旧名锭光佛)。”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
发布时间:2024-02-14
正月初一 · 弥勒菩萨圣诞弥勒佛化痴呆,街头上等个人来。手提布袋笑盈腮,张海口畅心怀。三界无安不可住,几时铁树花开。常日稳坐待当来,补处上莲台。不拘小节的佛弟子弥勒二字乃菩萨之姓,译为慈氏;菩萨之字为阿逸多,译为无能胜。因为弥勒菩萨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以慈氏为姓;菩萨所修慈心最为殊胜,故以无能胜为字。弥勒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应现世间,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其父迦波利是波罗奈国的宰相。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相师为菩萨看相后,曾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
发布时间:2024-02-10
28癸卯年农历腊月廿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华严菩萨之名,载于《维摩诘所说经》、《佛说佛名经》、《贤劫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等经典中。要理解这位菩萨的殊胜功德,还要从他得名的《华严经》说起。《华严经》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修万行如同杂华,庄严一乘佛果功德,所谓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德,即名华严。《华严经》以根本佛乘为宗,以毗卢遮那智慧果德普示众生,介绍了释尊及十方诸佛亲证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尽虚空,遍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同时,还讲述了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发布时间:2024-02-08
2月2日 农历腊月廿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日监斋使者 火部威神调和百味荐惟馨 灾耗永无侵护命资身 清众永蒙恩腊月廿三,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陈)日子,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而在佛教中,则是纪念监斋菩萨,也就是大圣紧那罗王菩萨的圣诞。杭州香积寺紧那罗王菩萨歌震三千界 伎乐度众生大圣紧那罗王菩萨,又作甄陀罗、真陀罗,或称“乐天”“歌神”,又称大树紧那罗王菩萨,即汉传佛教中的监斋菩萨。紧那罗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意译为歌神、音乐天,又译疑神、疑人、人非人。此神形貌似人,然顶有一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人见而起疑,故名疑神。彼具美妙音声,擅歌舞法乐,是帝释
发布时间:2024-02-02
日用事【宋】龙册晓荣禅师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湛然常寂灭,常展自家风。本诗显示真如妙性湛寂常恒、体用不二的特质。如何是禅?三界绵绵。如何是道?十方浩浩。真如妙性分形万亿躯,尘尘彰妙体,刹刹尽毗卢。无性缘成,故“一念周沙界”。在平常日用之中,条条大道都通向了悟之途,万事万物无非是真如妙性的呈现,故“日用万般通”。禅者以般若无知的观照,保持着澄湛宁静的如如境。于是,即便在“愁杀人”的日用中,也有快乐的“无忧佛”;在“生死”的苦海中,更有“湛然”的常寂光。江河竞注、日月旋流,依然不动;暑往寒来、春夏秋冬,总是不迁。
发布时间:2024-01-31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宣示圆顿大法,说《梵网经》,制大乘菩萨戒,但是小根小智的众生不能获得法益。于是,世尊前往印度波罗奈国,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至此世间才有了三宝。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这就是华严时。之后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这是阿含时。在阿含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诘经》《胜鬘经》《金光明经》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这是方等时。之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这是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法华之后,佛将要入灭,于二月十五日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
发布时间:2024-01-30
四、发菩提心若只具有前面所说的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那充其量也只是小乘行者,唯有相信“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才能够成就佛道。什么是菩提心呢?菩提是道,求真道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觉,求正觉的心就是菩提心。概括来说,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就叫做魔业。忘失尚且如此,倘若根本未发,那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可见,若没有菩提心的依据,所作的一切善业都
发布时间:2024-01-29
颂古【宋】云峰文悦禅师抱拙少林已九年,赵州忽长庭前柏。可怜无限守株人,寥寥坐对千峰色。达摩在少林面壁九年,终于等来慧可,将禅之妙法传于东土。禅法妙心亘古早有,未来不无,如圆明居士雍正在《拣魔变异录》中指出:“且如世尊所拈之花,达摩未来震旦以前,为有花耶?为无花耶?震旦之花不因达摩来而始有,则佛法岂是达摩来而始有耶?”有僧问青原行思禅师:“如何是禅”?青原答:“碌砖”。又问:“如何是道”?曰:“木头”。碌砖、木头与震旦之人相处久矣,于禅法妙心来说,碌砖木头亦无欠无余。参禅者向赵州探求什么是佛法大意,赵州遂以“庭前柏树子”作为回答。这回答从自性中流出,超越理性,索解无端,不能向文字中求。而后世禅人
发布时间: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