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精舍【宋】文兆法师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本诗描写诗僧借宿西山精舍的清虚感受。首二句点明自己乘兴而宿,且心静寂寥,深为西山古朴清寒的景色所吸引,更为那佛国馨香所陶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表现了诗僧良好的诗学素养。诗中描写一位兴致忽来的老僧在夜深信步经行时的所见。诗僧兴浓之际,自知不能长栖于此,也罢,也罢,等到明天再去找令人神往的双峰圣境,好好饱览一番吧!诗的结尾处,忽然峰回路转,由静转动,开阖自如,令人顿觉情趣盎然。清人纪昀评之曰:通体“气韵筱然,无刻画龌龊之习”。
发布时间:2023-11-14
果是由因而感得的,我们种什么因,将来就得什么果。依照佛教的五乘法来说:我们修持三皈五戒,就证到人乘的果;修持五戒十善加之一定的禅定功夫,就能证到天乘的果;我们修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就能证到出世声闻乘果;修十二因缘法,就能证到缘觉乘的果位;我们修六度四摄法,就能证得菩萨乘的果位。学佛最重要的是发大心,将来才能证大果。我们能发菩提心,将来才能证菩提果,证果的大小,就看我们最初发心的大小,所以我们学佛,都要发菩提心。佛经上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纵能刻刻发世间善愿,经于恒沙劫,不如暂时一发菩提心。正如古人所说的,大心一发,胜于修行历劫。过去无央数劫前,有佛出世,号一切度如来,时有豪贵家三小
发布时间:2023-11-13
今天所讲,就是探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师法门的全体,亦只说是法门之一斑了。一维持世法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义高深,常人每难了解。若药师法门,不但对于出世间往生成佛的道理屡屡言及,就是最浅近的现代实际上人类生活亦特别注重。如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福寿康宁,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为饶益”等,皆属于此类。就此可见佛法亦能资助家庭社会的生活,与维持国家世界的安宁,使人类在这现生之中即可得到佛法的利益。或有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无益于人类生活的,闻以上所说药师法门亦能
发布时间:2023-11-12
陈文帝《药师斋忏文》窃以诸行无常,悉为累法;万有颠倒,皆成苦本。热炎镜像,知变易之不停;漂草爨矛,见生灭之奔迅。随业风而入苦海,逐报障而趣幽途。去来三界,未见可安之所;轮回五道,终无暂息之期。药师如来,有大誓愿,接引万物,救护众生。导诸有之百川,归法流之一味。亦能施与花林,随从世俗,使得安乐,令无怖畏。至如八难九横,五浊三灾,水火盗贼,疾疫饥馑,怨家债主,王法县官,凭陵之势万端,虔杀之法千变,悉能转祸为福,改危成安。复有求富贵、须禄位、延寿命、多子息,生民之大欲,世间之切要,莫不随心应念,自然满足。故知诸佛方便,事绝思量。弟子司牧寡方,庶绩未乂,方凭药师本愿,成就众生。今谨依经教,于某处建如干
发布时间:2023-11-11
前三三后三三【宋】杨岐方会禅师前三三与后三三,大事光辉明皎皎。回头不见解空人,满目白雪卧荒草。文喜和尚游五台,礼拜文殊。到山下投一寺宿,遇一老僧与童子。老僧多次点拨,文喜始终不悟。文喜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文喜问:“住众多少?”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只见文殊骑狮子住空中,文喜方知是亲见文殊,却当面错过。后来文喜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安心住下来做煮饭的工作。一天,他从饭锅蒸气上又见文殊现身,举铲便打,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文殊说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很多
发布时间:2023-11-10
在寺院参加过早晚课的朋友,对于“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毘卢性海”这句话不会感到陌生,这是师父们每天上殿都要进行的发愿和回向。文句中的“华藏玄门”“毘卢性海”都与华严经相关,玄妙难思,非只言片语所能尽述,暂且不提;而其余四个带有数字的名相,所谓“四生”“九有”“八难”“三途”,除了“三途”是指六道轮回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而为大家所熟知,“四生”“九有”“八难”又分别指的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先从“四生”说起。简单来说,四生就是指众生出生的四种方式,分别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含藏而出,是曰胎生胎生,是在胞胎里头生完全了身体,产生出来的。如人、象、牛、马,猪、羊、狗、猫等。依壳
发布时间:2023-11-10
(十一)僧肇对禅门之影响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返。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舛杂,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因出《大品》之后,肇便著《般若无知论》,凡二千余言,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高僧传》卷六》)僧肇以后又著《不真
发布时间:2023-11-08
泛若邪溪【宋】行肇法师霁雨牵野情,孤舟遂兹赏。积水连远空,落日垂万象。岸回云独随,山转泉更响。望望极寒源,犹言放轻桨。这是一首兴致盎然的泛溪记游诗,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饱含深情。首二句写诗僧独上小舟去游赏雨后初霁的野外景致。次二句写远景,且点明时间,写得大气磅礴,有大手笔。积水共长空一色,落日染万象更新,令人何等诗兴横溢,一发难收。若说次二句像嘈嘈急语般的大弦,那么中二句便如切切私语般的小弦。泛舟而下,白云迤逦做伴;转过山弯,清泉响韵在耳。末二句仿若弦歌的余韵,以极其轻松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僧在经过急水、路转之后,进入远离源头的宽平水面,放松轻桨,若与溪水共语的陶然心境。
发布时间: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