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6-20
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宁静的时候,还能有观照的这样一个观力,也就是惺惺,心很清醒。同样,你在观的时候,也还能有止。这就是修行,就叫定慧等持、定慧双运。
但是凡夫众生有一个修行上的障碍,他一止的时候,就昏沉;一清醒的时候,就掉举,也就是妄想纷飞。所以寂寂昏沉飞,惺惺就乱想飞,这也不对了。一定是惺惺里面有寂寂,寂寂里面有惺惺,这个是需要经过心性的训练的。
所以当我们专注佛号的时候,能够孤名历历,把这句佛号念清楚、听清楚,这里面就有止观在里面。念佛号不会念五欲六尘,这就是止。这句佛号念出来,我
发布时间:2014-06-20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6-19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6-19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6-18
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都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
劝人向善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说假话骗人,否则怎么能取信于人,没有人相信就不能够推广善行。佛教法规禁止打妄语,佛陀(释迦牟尼佛)是普渡众生的大觉者,更不会因为一点小善小利,而去欺骗我们大众。我们在说善恶报应,那是说事情的道理,而事情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能拿到你面前来给你看;未来的事情还未出现,也不能拿到你面前来给你看;现在只是在谈话,你也只能凭认知、凭智慧来推断,我们所讲的是不是合乎道理!况且
发布时间:2014-06-17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6-17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