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己功德,隐秘他过失,隐秘未来筹。 【隐秘己功德】   若按佛教的教规,自己即便具足很多功德,如严持净戒、具足智慧、具足禅定等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也都不能在别人面前宣说,必须保密。  若自己宣说自己功德,多半是我慢的显现,且别人不一定对你生信心,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在未登不退地前,真正具有的一些功德也会因宣扬而减灭,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宣说自己的功德。  现在末法时代的人们往往喜欢吹嘘自己,借以实现自己的贪欲。有些真正的高僧大德为了摄受弟子,断除弟子的某些邪见,偶尔会说一些自己的功德,但智者更多的是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古德说:"圣
发布时间:2019-10-18
公案 悔不两踏  师问南泉:"异即不问,如何是类?"  泉以两手托地,师便踏倒,却归涅槃堂内叫:"悔!悔!"  泉闻,乃令人去问:"悔个什么?"  师云:"悔不更与两踏。"  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异暂且不问,什么是类呢?"  南泉禅师用两只手托地,赵州就把南泉踹倒在地,然后回到涅槃堂内大喊:"后悔啊!后悔啊!"  南泉禅师听到后,就让人去问:"你后悔什么?"  赵州说:"后悔没有再多踹上两脚。&rdqu
发布时间:2019-10-18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一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  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有信心,我没有办法度化她。"  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听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  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背过身去,不见佛陀。  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  此时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
发布时间:2019-10-17
普贤行愿品偈颂(于世间道无垢行之愿)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愿我从一切烦恼、有漏业以及魔境等世间道中得以解脱,犹如莲花虽在水中却不沾水,又像日月不滞于空自在运行。  如果一个人被贪嗔痴等烦恼束缚,那么这个人是不会自在的,肯定是极其痛苦的。此外,如果一个人被有漏业或者魔境束缚,这个人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应当发愿从这些世间的烦恼中得以解脱。如果现在开始经常这样发愿,将来发愿成熟时就会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那时自己就能远离一切束缚。莲花喻   菩萨虽然住在轮回中,但他们不会受到任何染污,就像莲花虽在水中但不沾水一样。弥勒菩萨说:
发布时间:2019-10-17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 即便趣向。是皈投义。 上船安坐。是依托义。 生死为海。三宝为船。 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皈依三宝的功德。  没
发布时间:2019-10-17
师问南泉:"知有的人,向什么处去?"  泉云:"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  师云:"谢和尚指示!"  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公案大意   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明心见性之人,向什么地方去?"  南泉回答说:"投生到山前檀越家里做一头水牯牛。"  赵州说:"谢谢和尚指示!"  南泉说:"昨天晚上三更时,月亮正好到窗前。"  这个公案非常有名,表达南泉普愿的禅学意境,自由洒脱,随缘自在
发布时间:2019-10-16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摘自《六祖坛经》  (梁武帝)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设斋,这只是在求不能断除烦恼的人天福报,不可将福报当做功德。功德就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上求。要得功德,需念念不离自性,内心谦卑、等视一切众生。  达摩到中国来,见到梁武帝时,梁武帝问达摩祖师问题,他做了皇帝以后,全心全力的护持佛法,建了有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寺院,在他在位时候,建了有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度人出家无数,是非常欢喜人出家的,哪个出家人他都高兴,他都护持的,所以在他那个时代,出家
发布时间:2019-10-16
但凡接触过佛教典籍的人,对尊者阿难的名号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释迦牟尼佛说法时,经常会提到阿难的名字,甚至可以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阿难的身影无处不在。不仅如此,在《大藏经》中,至少可以搜索到包括《佛说阿难同学经》《佛说阿难分别经》《佛说阿难问事经》等十部佛陀专门为阿难说法的经典。既然阿难与佛陀的关系如此亲密,按理说,在佛陀的诸大弟子当中,以多闻第一著称的阿难一定是最先成就道果的,但事实恰恰相反,阿难成道却比较晚。这是为什么呢?此事说来话长。  在古印度时期,曾经有一位转轮圣王,名叫师子颊。这们转轮圣王有四子一女,长子名叫净饭,次子名叫白饭,三子名叫斛饭,四子名叫甘露
发布时间: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