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波罗蜜,能助众生究竟解脱渡至彼岸的忍称作忍辱波罗蜜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出家菩萨住阿兰若。能灭瞋恚得慈心三昧。亦无毁辱一切众生。即得名为忍辱波罗蜜。"  忍辱有三种境界,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另外还有十法忍法。音响忍是功夫忍,柔顺忍是性德忍,无生法忍是功德忍。十法忍是智慧忍。  音响忍  于法生相,于相有烦恼,忍烦恼不毁于戒,是为音响忍。又称第一忍。  柔顺忍  于法生相,虽于相生著而不生烦恼,其心安和,是为柔顺忍。又称第二忍。  无生法忍  了知一切法及所生如虚空,一相不生,是为无生法忍。又称第三法忍。一、他人邪行之忍辱  当他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
发布时间:2020-04-03
大藏经《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一乘品第三之二   菩萨复有十二种发勇猛心。修行毗梨耶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精进波罗蜜。何等十二。   一者精进。   能速觉知诸佛法海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二者精进。   能速往诣诸佛所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三者精进。   能遍十方供养恭敬一切佛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四者精进。   所作之业能称一切诸佛意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五者精进。   能勤化度一切众生不生厌足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六者精进。   能置众生诸佛法中
发布时间:2020-04-02
(续前)之前,交光大师基本上把观照的智慧和功夫都解释完了,于是便有修行人提问。下面内容是交光大师回答修行学人问题的部分。  问:见闻觉知。同一根性。永嘉谓"起知知于知。此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今云反闻闻自性。若准永嘉。应云。"起闻闻于闻。此非无缘闻。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二义何得不违。  这句问话是关于如何决定所观之境无谬的。  问道:按照《楞严经》所说,见闻觉知虽然各个不同,但都是同一根性。按照永嘉大师的话就是"起知知于知。此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意思是说,做功夫的时候,如
发布时间:2020-03-31
修行佛法,以持戒为根本。持戒可以远离非法,远离非礼作意,持戒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使散乱的心安定下来,逐渐将身心安住于禅定中,智慧自然任运而生,有了清净无漏的智慧,才能真正解脱生死轮回之苦。  持戒波罗蜜(持戒度)  在家居士持戒,是以十善业、八戒斋、五戒等律法为依据来护持自己的行为和念头。如:《方广大庄严经》:"尸波罗蜜是法门。超过一切恶道难处。教化众生守禁戒故。"  持戒是对修行者最好的保护,不仅保护其身心免受恶业果报,也能护其功德福德,使不退转。布施获得的福德福报,若不持戒,在五浊恶世会很快漏掉。所以,欲求福报者,当持戒以护其福报。如《大集法门经》云:复次三漏。是
发布时间:2020-03-31
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这件事记述在《唐大和上东征传》里,原文是这样的:  "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日本长屋王往唐朝运袈裟是否真有其事,尚待考证。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往中国运口罩却真实感动
发布时间:2020-03-30
如瑞法师  念佛是最好的祝福   有一女士,其女一家在国外。时值世界疫情爆发,女儿恐惧,求助于母。母亲教女儿一法:"念佛,我们都念佛!"其女一家四口遵母嘱咐,每晚盥洗完毕,齐诵《吉祥经》《心经》,称佛菩萨圣号后就寝。   我由衷地随喜、赞叹这位智慧母亲,她给了女儿最温馨的安慰,最美好的祝福。   古人云:"母子连心。"母亲对孩子内心情感的共鸣比任何人都敏锐、深切。《二十四孝》中记载着"啮指心痛"一例。   孔子高徒曾参(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
发布时间:2020-03-26
▲《弥勒菩萨上生经》(佛教动画片)  弥勒道场奉化雪窦弥勒大佛   2020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坐化纪念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弥勒净土信仰和《弥勒三经》。            弥勒净土信仰,曾经是佛教早期净土信仰的主流。据《印度佛教史》记载:大论师无著菩萨出家后在山上岩洞中修习弥勒观行十二年,无所成就,便感到灰心,认为弥勒菩萨太不慈悲,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于是下山来走走,在路上见到一只狗,狗身上长满了烂疮,疮上流脓,并有虫在吃脓,狗显得非
发布时间:2020-03-26
提到修行,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要念佛、念经、打坐,没错,这些都是修行,而且是很重要方法和途径。  但是,修行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修行,这样用功更能得力。   打坐是助行,观照是正行,真正的用功要在座下。即使每天能打坐四个小时,座下还有二十个小时,打坐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少,如果座上能够用功,座下就放野马的话,还不能算是真精进。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自己的心,不随境界转,所谓"背尘合觉","觉知自己当下这一念,运用在任何境界上,都不被境界所转化,这是用功的一个玄之又玄、简之又简的法门。"  在当下这一念心
发布时间: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