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济公殿第四幅壁画——弘法济世 弘法济世 济公扶危济困、劝化众生。一日,路遇孝子董士宏,知其十年前为葬亲卖女,今因寻女失金,欲自缢。济公佯为自缢,巧施佛智,解救了董生,并至赵宅治病,以禅机度脱董生之女。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痴,笑我颠,酒肉穿肠过……" 南宋以来,关于济公的民间传说、小说话本层出不穷,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起的电视舞台艺术更将济公故事推向极致。由游本昌老师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在海内外播映后,西子湖边一个大戒大持、活脱脱的颠僧形象深入人心,妇孺皆知,脍
发布时间:2020-04-15
我们生活中对别人非常友善,可是最后换来的是个别人对你的恶,我们该如何思维? 是不是就不用管对方如何,自己就是慈悲对待一切就好,不去管别人的恶。还有,别人对你恶,你不起嗔心,你还是一样慈悲。恶人是帮你消除罪业来了,善人是我的师,恶人是我的资,我们这样认识对不对呢? 佛教注重因果,有因必有果。人生在世,无论遇到的是善缘或是恶缘,都是自身的因缘感招。 我们都喜欢善缘,不喜欢恶缘。善缘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开心;恶缘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与烦恼。从因果上讲,快乐与痛苦都是与自身的业力有关。自己想要善缘围绕,就要发菩提心,多种下菩提的种子,多结善缘,多帮助别人。 在人的一生中,自己不可能全
发布时间:2020-04-14
三、数珠制式 数珠的制式主要包括对珠子的颗数及种类的规定。《佛说木槵子经》中仅提出了"当贯木槵子一百八" 的说法,即每串数珠都由 108 颗木槵子组成。但并未说明这么做的理由,以及"一百八"的含义。此经中也未专门说明木槵子是否需要特别的加工处理或打磨成统一的样式,而仅仅用了一个"贯"字,想必是只取木槵子自然的样子,返璞归真,大拙不工。 《校量数珠功德经》是目前发现的比较早的一部全面介绍数珠的经文。在《大藏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有两个译本,分别是唐
发布时间:2020-04-14
灵隐寺济公殿第三幅壁画——济公出家 灵隐出家 济公十八岁时因父母相继去世,立志出家。辗转至临安(浙江杭州)灵隐寺,受瞎堂慧远长老三击掌,了悟前世根性、因果报应之理,随即剃度。济公拜瞎堂长老为师,长老赐名"道济"。 壁画——济公出家(局部) 济公,俗名李修缘(一说李心远),生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或1148年(绍兴十八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
发布时间:2020-04-14
灵隐寺济公殿第二幅壁画——幼年佛缘 幼年佛缘 济公父母平日笃信佛教,乐善好施,因中年得子,心感佛恩,便携子赴国清寺拜佛。性空长老轻抚其顶,赐名修远。李修远幼时不喜玩闹,好诵佛号,佛缘渐显。 济公的祖父是南宋的驸马爷兼镇国军节度使,济公可谓是名门之后,官宦子弟。济公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后来居住在天台县的永宁村,家里是深宅大院,有钱有势。李氏夫妇唯一不遂心愿的就是年近四十却无子嗣。他们天天虔诚礼佛,祈盼有朝一日好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好了却生儿育女的心愿。 有一日,二老照常去国清寺拜佛求愿,正拜着
发布时间:2020-04-13
杭州灵隐寺济公殿有18幅壁画,高3.16米,宽近3米,十八幅连在一起总长足足有50米。这组壁画描绘了道济禅师(济公)以天台罗汉之身示现娑婆,游戏人间,惩恶扬善,直至最后舍报归位的神奇一生。 壁画创作开始于2008年,历时三年,于2011年11月圆满完成,由中国美院林海钟教授设计创作。 进入济公殿,左手边就是十八块的壁画第一块,画的是济公是如何出生的。十八幅壁画讲了一整串故事,看下来,正好是济公的一生。微信从今天起,开讲灵隐寺济公殿十八幅壁画的故事。 第一幅壁画——济公出世 道济禅师世称"济公",俗姓李,浙江天台人。济公出
发布时间:2020-04-08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六,三世诸佛之母——准提菩萨的圣诞日,敬请大家广行抄经、持咒、放生等善法,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愿众生远离痛苦,永具安乐!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正法久住!了凡四训的故事 世间会有很多人对算命感兴趣,都想知道自己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然而算命有风险,算前需谨慎。算不准白费力气,算准了也许会对人生彻底失去信心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真的有位老兄,因为算命太准,差点自暴自弃。 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位算命高人,对方为他算了一卦,说他这辈子没有儿子,最多活到52岁,同时还说了很多细节。 这些事情在后来几年间内被一一应验,让他不得
发布时间:2020-04-08
念珠,也称为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一般指用线将一定数目的珠粒贯串,作为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来记数摄心的随身法具。数珠是极具佛 教特色的修行工具,是中国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象征。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所有语种的佛教文献中,最早记录数珠,并且能够确认年代的第一部佛经,是东晋时翻译的《佛说木槵子经》。在此之后的很多经文中,也都有关于数珠的记录。在这些相关文本中也提到了在 制作时每串数珠的颗数,应该由 108 颗、54 颗、27 颗等, 具有特殊规定的颗数组成。同时,由菩提子、稀有金属、水晶宝石等不同材质制作的数珠,也都各自具有不同 的使用效果与功德意义。作为重要的修行道具
发布时间: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