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服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  这句偈颂是以“圆满普贤诸行力”为内容的修行普贤妙法的发愿,实际上等于通过发愿而获得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得到佛法圆满的成就。所以这一偈颂非常非常重要!  清净一切善业力  怎样让业清净?  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原因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漏业有三种:不善业、有漏善业和不动业。  在没有清净一切有漏业之前,众生是不可能获得解脱的。要清净有漏业,首先要从清净不善业开始,之后再清净有漏善业和不动业。其实,清净有漏业就是积累无漏业的过程,积累无漏业的途径很多,作为初学佛者
发布时间:2020-06-29
灵隐寺祖师硕揆禅师(1628—1697),俗姓孙,名原志,号借巢,盐城孙氏子,清代名僧,三峰派第三代禅师。父名孙升,为盐城望族。  陈玉澍《孙氏宗谱·序》云:“吾盐孙氏有三大宗,一为本城孙氏箨庵学士(孙一致)最为知名,一为大孙庄孙氏东海给谏(孙榘)最为贤达,一为高作庄孙氏硕揆禅师。”硕揆天性孝友,不乐嬉戏,“初习世学,读书有慧思。”甲申之变世乱,遂弃举业去,学书学剑,浪游梁宋齐鲁之间。  顺治四年(1647),父孙升为恶少所害,硕揆手利剑数年,卒刃其仇。七年(1650),至海州佛陀寺祝发,礼元玺禅师为师。八年(1651),依云林具德弘礼禅师参究禅理,凡十三年。后历维扬上方禅智寺、泰兴庆云寺
发布时间:2020-06-28
在我国民间,端午节至今沿袭着赛龙舟、吃粽子等古老习俗。同时,这一天也是爱国诗人屈原,因报国无望投汨罗江的日子。因此,人们也将端午节视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虽然,端午节已经过了,但佛弟子“向佛陀学习,爱国爱教,追随祖师大德足迹”的行愿,一直在继续。  爱国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佛弟子也不例外。《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我今乐欲,酬报四恩,  投佛法僧,出家修道,  常勤精进,希证菩提。  四恩一般是指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为了报答这四种恩德,佛弟子学佛修道,求证菩提。  在这个世间,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有人愿意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有人愿意做老师,教书育人;有人愿意做军人,保
发布时间:2020-06-28
禅定必须选择某个对象集中注意力,比如选择四十个行处等进行心一境性,这是有相禅定,于有捞摸处捞摸。  参禅则完全相反,务必于无捞摸处捞摸,于无咬嚼处咬嚼,直到嚼破疑团为止。另外,禅宗还有无相禅定。譬如六祖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宗门入道方便的主流用功法门,归根到底,无外乎两种:放下与提起!  二甘露门  二甘露门之一:放下  放舍缘念,休心歇意,忘情息见,前念已断,后念不续,自然石头路滑,念念无住,无心暗合道妙。  放下,是杀出重围,放下重重叠叠、无量无边的凡情圣解,不断休歇放下,连放下也放下,忽然云开日出垢尽光显,就是归家稳坐。  二甘露门之二
发布时间:2020-06-28
中国人谈话写文章,都是离不开成语的,就连不识字的人说起话来,也指不定冒出一两个成语,而这些成语,很多源自于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信仰深入民心。自东汉以来,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想、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佛教已经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了,这在语言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周、秦之语言,至翻译佛典之时代而苦其不足;近时之语言至翻译西典时,而又苦其不足。”所以佛典语言进入汉语,是一个历史的现象,佛教语言在贯穿社会方方面面的同时,影响了汉语词汇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朴初先生说:不
发布时间:2020-06-28
修学华严,能让我们的心量、气质、生命品质,朝向健康的目标前进,走向人生十全十美、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  华严思想可划分为“五位修学”。五位修学就是“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假如再把“妙觉位”加进去,就叫“六位修学”。  通常正式修学的过程分为五位,假如加入准备阶段的十信位,那部分也叫六位,但那指的是讲因地六位,果地六位是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等觉、妙觉”。我们了解这个修行法的系统,才能够知道所修学的层次跟境界在哪个地方。  十信位是准备阶段的十种信心,每一种都满分以后叫十信满心,之后就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  这在修学佛法的位次上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关键。现在修
发布时间:2020-06-28
在话头的选择上,原本就是因人而异。只要适应您的因缘和欲乐,能够让您减少偷心、生起疑情的话头就是好话头。  然而,从古至今,有一个话头极为特别和殊胜。这个话头叫做“是什么”。此话从何说起呢?  我们不妨从两个非常有趣而又颇有启迪的俗人故事说起。  看个“什么”  第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天,唐朝宰相于頔参访紫玉山道通禅师,问:“如何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于頔这客作汉(雇工、佣人,指的是不识本心,不能当家做主)。”  于頔不由勃然失色。道通当场指着说:“这个便是漂堕罗刹鬼国。(哈哈)”  于頔言下信受,又问:“如何是佛?”道通叫唤一声:“相公。”于頔应诺。道通说:“更莫别求。”
发布时间:2020-06-28
灵隐寺天王殿内东西两侧的四大天王坐像,身穿铠甲,手持法宝,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这四尊天王,高8米,塑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四大天王”又称为“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主要的护法神和守护神。他们守护四大部洲,护持佛法、护佑国土,庇佑众生。  “四大部洲”涉及到了佛教的宇宙观。佛教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世界构成的。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每一个世界最下层是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是山、海洋、
发布时间: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