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 你是我的师父了? 之前已经提到了,因为对皈依形式的不了解和迷惑,所以衍生出非常多的问题,而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人把这当成了一场拜师大会。 在一场婚礼当中,如果你把证婚人当成了自己的结婚对象,这实在是荒唐。奇怪的是,在皈依法会中却常会发生这种怪事,有些人以为通过一场皈依仪式,自己就有了“归属感”,但这种归属感并非来源于他皈依了三宝,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了师父。甚至还有人会觉得自己成为了这个寺院的一份子。这简直比跟“证婚人”结婚还恐怖。因为,你认为自己从此以后就属于这个举行婚礼场地的内部成员了。 我们还是看看你在这场仪式中到底完成了什么吧。关于受皈依的仪式一般有复杂和简单两种,如果有
发布时间:2020-08-06
观音菩萨成道日 庚子 农历六月十九 公历2020年8月8日 慈悲即观音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无论净土、禅、密各宗,任何拔苦济乐的法门,都离不开观世音菩萨。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观音菩萨又名施无畏者,诵持观音菩萨名号及圣号可灭七难、消三毒、开智慧、求财运、保平安、求姻缘、增福寿、世出世间皆圆满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爱护众生,作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工作;悲心拔苦,祈愿慈悲救世。8月8日(庚子农历六月十九)即将来临,我们共同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念佛、诵经、持
发布时间:2020-08-05
想成为一名佛教徒,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皈依,而你皈依的对象就是三宝——佛、法、僧。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一名皈依三宝的人,我真的随喜你的功德,也真心的为你高兴,因为你的前路注定光明。但是,很多人的皈依,确实让人不堪其忧。 皈依形式的喜与忧 相信绝大部分佛教徒,都应该参加过一个“名为皈依”的活动。或许,还有一部分连这个“名为皈依”的仪式也没经历过,他们什么都没参加,只是感觉自己是名佛教徒!因为他们觉得仪式没那么重要。 那些参加过“名为皈依”仪式的,其实更麻烦,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皈依仪式,但是当他们说出自己参加的仪式时,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说他们的情况更麻烦了! A:“我也不懂你说的皈依
发布时间:2020-08-0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句出自佛教著名的经典《华严经》,经云:“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又云:“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什么是初心 “初心”就是我们最开始的发心,比如我们的目标、理想、愿景等等。“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怀我们最初时候的本心,即那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朴素、宽容、进取、博爱、勤奋之心。只有不忘初心,我们才可能实现最初许下的愿望和理想。 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提到:“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 ,彼岸世界都收到了。”为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呢?因为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故
发布时间:2020-08-05
不谤三宝戒,是佛教十重禁戒之一。禁制毁谤佛、法、僧三宝。即于佛、法、僧三宝应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梵网经卷下》 《杂阿含经》中记载,有外道向世尊的弟子请教佛法,弟子回答之后,就想:我这样作答,是否符合世尊的法教,不会违背世尊、毁谤世尊吧? 于是这位弟子就去请教世尊说:世尊,有外道问我佛法,我是这样作答的,是否毁谤了您呢? 世尊说:你回答的正确,没有毁谤我。 从这里我们应该知道,说话或者语言表达只要不符合事实,就是谤。 佛弟子传导的佛法,如果不符合佛意,与佛说的不一致,就是谤佛。如果佛说某种法是如此,弟子说不如此,就是谤佛,也是谤法;对于佛说的法教,说个不字,就已经谤佛谤法了
发布时间:2020-08-04
禅定的意思是心无二念,开始练习时需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我们的心念由散乱状态而至集中状态,再由集中状态而至统一状态。到了统一的状态,便称为定,但是统一状态也有不同的层次:由身心的统一,至内心与外境的统一,再进一步,便是前念与后念的统一。要想达到前念与后念的统一,必须经过前念与后念的连续如项链,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样的念头,然后才能把前后念的间隔消化,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时即是止于一念,名之为定。到了连此一念也不存之时,便是即定即慧。 初修禅定之时,可有许多方法,举凡礼拜、诵经、念佛、持咒、梵呗、经行等,都为达到安心、静心和净心的目的,从而因修行而使身心安顿,都是定的功效。以上所举各
发布时间:2020-08-04
简单的说,菩萨的特质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智,一个是悲。有智慧,才能谈得上解脱,才能谈得上超越烦恼,才能谈得上追求出世;有慈悲,才能谈得上救世救人,才能谈得上体现佛教的入世精神。 “觉悟人生”就是智慧的体现,“奉献人生”就是慈悲的体现。我们既具有高度的智慧,又能有广大的慈悲心,奉献精神,人人做菩萨,那么,我们就能在当今时代把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形象很好地树立起来。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是智慧,奉献人生是慈悲。智慧和慈悲是菩萨特质的根本意义所在。福慧双修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有所偏差。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在觉悟中奉献,在奉献中觉悟;在智慧指导下修福田,在修福田中又来开发
发布时间:2020-08-04
华严第二会,佛陀在普光明殿莲华座上,放两足轮光。文殊师利菩萨为会主,说十信法门。 华严第二会,共六品四卷。 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前三品,是所信之果。 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后三品,是能信之因。 十信位是修行的基础,重要的关键,如果要修行,心理准备不够的话,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为不够成熟,没有研判的能力,容易或狂热,或迷信。 华严第二会专门说十种信心: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护法心,八回向心,九戒心,十愿心等。 第一 信心。 信心放在第一位,显然表示修行者最初应该具有的是信心。修行首先必须相信有三世、有因果。并且要
发布时间: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