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经历的事情,而且会伴随一生。可是,你真的知道应该如何吃饭吗?你知道怎样在吃饭时修行,怎样将吃饭也变为修行吗?2021年1月7日,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是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学习智者大师关于吃饭的这篇开示,了解修行之人的观心食法。《观心食法》全文可以分为三个大段,第一段“甲一、受食仪则”介绍受食时的种种仪则,第三段“甲三、引经证成”援引经文作为通篇总结,第二段“甲二、修观要义”则是全文的核心,着重就食时修观的必要性(乙一、预示应修之由)和具体方法(乙二、正明起观之法)进行了开示。有关为何食时需要修观,已在上篇中的“乙一、预示应修之由”进行了说明:食物是欲界
发布时间:2021-01-11
吃饭,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经历的事情,而且会伴随一生。可是,你真的知道应该如何吃饭吗?你知道怎样在吃饭时修行,怎样将吃饭也变为修行吗?2021年1月7日,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是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学习智者大师关于吃饭的这篇开示,了解修行之人的观心食法。智者大师的《观心食法》,全文仅三百九十二字,因其篇幅短小而常为人们所忽略。但它所明确揭示的一心三观、圆融相即的禅观思想却已是相当成熟。这不仅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佛教僧团有关食法的珍贵文献,更是一篇指导我们如何在吃饭时如何修观的恳切开示。通过学习这篇《观心食法》,我们可以在了解一色一香、一粥一饭无非中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明了如何将佛法
发布时间:2021-01-07
很多信众、善友在留言中发愿,新的一年要多读经典、抄写经典,除了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的《心经》、《金刚经》之外,还有很多人发愿在2021年要普利众生,诵读《地藏经》。《地藏经》素有佛门孝经之称,是佛陀在忉利天宫所说,也是唯一一次听法大众涵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与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七日后去世,生往三十三天,因此佛陀在涅槃之前,特地升天为母亲说法。佛陀报母恩尽孝道的举动,与地藏菩萨的慈心孝行相应,感得地藏菩萨前来听法,佛陀借此向听法大众介绍并赞扬地藏菩萨,长久以来在娑婆世界救苦度众的因缘。《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翻译者是唐朝于阗的沙门实叉难陀,全篇共三卷十三品,每几品合成一大段,每一大
发布时间:2021-01-04
众生学佛,有无量修行的方法,其中念佛法门是最直接、最便捷的一路。念佛一法又有多门,现在只要持名一法,就可以概括无量修行法门;因为持名就是持这一心,心包括千千万万修行法门,如四谛、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恒河沙数一切法门,没有不摄收在内的。所念的佛号也涵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诸佛法门中,最受释迦牟尼佛赞叹推崇的,便是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平等接纳一切众生,只要至心十念,都能在佛的慈光中安住。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念佛法门也是不论时间地点,不拣根机,人人都能契入的法门。念佛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散心念,二是专心念。散心念可以在任何时候与场合,出声念或心中默念,都有无边功德。而
发布时间:2021-01-04
在佛教中,动物与人一样,都是独立自主的生命,同样受到因缘业力的牵制,但是也同样能够通过修行证得解脱智慧。事实上,佛陀在过去生中,就曾示现为动物身,以动物身来实践救度众生的菩萨行。诸佛菩萨在成就之后,为了救度众生,也常示现为动物,引导众生修行成就。普贤菩萨在《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中说,如果能一心精进如法修持,他将骑六牙白象现前,亲自说法,并常护是人。无论是寓意某种道理,还是象征诸佛菩萨的功德,或者是佛经中的故事,佛法中的动物世界丰富、平等、有趣。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有时就采用生动形象的譬喻,其中有些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这也成为佛陀教化众生的一个重要方式。牛
发布时间:2021-01-02
编者按2020年12月31日,庚子年农历冬月十七,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圣诞。对于广大佛弟子,尤其是修习念佛法门的净土业行人来说,“阿弥陀佛身金色”这首赞偈一定不会陌生,那么这首我们每次念佛都会唱诵的偈颂究竟有何含义呢?本条推文源自会性法师解说这首偈颂的《赞阿弥陀佛偈略说》,为适应公众号阅读习惯,稍作节略。赞阿弥陀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此偈由宋朝择瑛法师所作,法师是宋神宗熙宁间人,专修净土,著有《净土修证仪》,赞佛偈出于此(惜《净土修证仪》已失传),据“净土三经”而作,文句字义佳美
发布时间:2021-01-02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修行人口要严谨,要少言谨默,甚至不讲话,不可多嘴饶舌。饶舌是什么——“若然惹是招非,地狱少你不得。”有时别人无心讲了一句话,你听到了,就把这个当成礼物送给另外一个人,他听你这样把话传过来,心里一在意,和那个人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甚至这个小的裂痕会演变得很严重。止语,就是强行训练自己控制语言的能力,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一下今天说了哪些话,哪些话合适,哪些话不合适。止语的目的,并非是一般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担心泄露内心的什么秘密,担心得罪别人,实际上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心,训练自己的慈悲和智慧。万法唯心,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当我
发布时间:2021-01-01
每年阳历的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俗称“圣诞节”。西方国家往往会放假庆祝,类似中国的新年。圣诞,顾名思义为圣人的诞辰。世界三大宗教,都有各自的圣诞纪念日。佛教中有诸佛菩萨的圣诞纪念日,佛弟子在这些重要、殊胜的日子里,往往会忆念佛菩萨功德,学习诸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诸善奉行,过一个有意义的佛教圣诞节。丰厚博大的佛教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过节形式,例如:1、供养三宝、布施众生,慰问照顾贫困、伤残、老弱病者,给他们送去光明和祝福。2、放生护生。随缘放生,培养慈悲心;救护受到伤害的流浪动物,领养无人照顾的流浪动物。3、素食斋戒,远离屠杀和血腥,奉持
发布时间: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