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注意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然后会有一位师父拿着小刀和小手,从供台上取少量饭粒放到斋堂门口的小台上,这个仪轨是做何用的呢?其实这是过堂时施食仪轨,叫出生食,也就是施给众生食。进食前,师父用出食刀手,在应量器中取七粒米或指甲许的面条送至施食台,通过念诵施食真言,观想七粒米可变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变无量无数如须弥山,施予大鹏金翅鸟、罗刹鬼子母及旷野鬼神众等,以此体恤饥困众生,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除悭贪。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翅鸟、罗刹鬼子母、旷野鬼神众等,称为出生。生饭,意指施与鬼神众生之饭,为“众生食”之略称,而非指未经煮
发布时间:2021-01-24
昨日是农历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两千多年前的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静坐在菩提树下,于明星出时成等正觉。释尊既然已经成佛,当然是说法度生,正如《法华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前文回顾:学处|恭迎释尊成道之日 莫忘如来出世本怀释尊从三十岁成道,至八十岁入灭,共有五十年的说法时间。这五十年所说之法的范围不可谓不广,有大、小乘、性、相、空等许多的法门。若更以这些法门的内容进行划分:人天乘和声闻、缘觉的小乘佛教,皆是不得已应机而说的方便之谈,也就是所谓的“随他意语”。那些引导成就佛果的大乘经典,尤其是一乘圆顿教法,称为“随自意语”。更
发布时间:2021-01-22
今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乃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辰。大觉释尊久远劫前,早成正觉,此番应现世间,为迦毗罗卫国太子,荣华不能改其心,富贵不能易其志,在十九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逾城出家修道。经过五年参访、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形容枯槁,虚弱不堪,这才接受了牧女乳糜之供。而后静坐菩提树下,终于在腊月初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一天,也就是腊月初八,称为“佛成道日”,为了感念佛陀、普施众生,仿牧女乳糜之供,而有了喝腊八粥的传统。当我们在喝腊八粥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释迦如来已经证得佛果于尘点劫前,为何还要出现世间
发布时间:2021-01-20
今日是释迦佛成道之日,亦是我等成道之日。何以故?释迦佛今日成道后,即为众生说种种成佛之法。我等但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与我释迦佛无异。《梵网经》中,佛已与我等授记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大众能知自己是当成之佛,即能奋勉,不复暴弃,扫除一切业障,积集一切功德,当来成道,今已决定,故曰亦是我等成道也。……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来,浴于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
发布时间:2021-01-20
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先是降服了前来侵扰的魔军(具体情形参见今日第四篇推文),于是八相成道之中也就有了降魔一项。我们平日的话语里,也常听到魔之一字,如“邪魔外道”、“走火入魔”、“斩妖除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仿佛魔就是青面獠牙的穷凶极恶之徒。那么在佛教里,魔究竟是什么含义,又有几种魔呢?中文里本来没有“魔”这个字,在翻译梵语魔罗时最早用的“磨”。直至梁武帝时,他把“磨”字下面的石改为鬼字,令人望字生畏,遂成“魔”字。而事实上,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那么可怕,他们非但不丑恶粗陋,往往还有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属,他们其实都是天人,具妙色身,只是知见存
发布时间:2021-01-18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后、成佛之前,曾经六年苦行。这固然是为了顺应当时印度出家修道者多尚苦行的传统,通过自己的示现来彰明苦行非解脱之道。但除此之外,释尊还曾在一次说法中向舍利弗尊者谈起自己六年苦行的一段宿缘,你知道吗?▲释迦牟尼佛苦行图大藏经中有部《佛说兴起行经》,主要内容是释尊向弟子介绍此番示现娑婆世界种种遭遇的宿缘,其中就曾谈到成佛前六年苦行的缘由:过去久远前,在波罗㮈城不远处有个名为“多兽”的城邑,城中有位婆罗门子,头上有自然火鬘,故名“火鬘”。火鬘相貌端正,有三十种相好;博通经籍,举凡梵志典籍、图书、谶记,无不通晓,且对于外道的禁戒及各种算术也通晓精熟。当时,有一瓦匠之子,名为护
发布时间:2021-01-17
世尊八道成相总图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国与印度北方邦交界的区域)的太子。“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世尊”或“佛陀”。佛陀并非在两千六百年前,生于印度后才成佛,早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是佛了。佛陀之所以会在释迦族投胎、出生、结婚、生子、出家、苦行、成佛、说法、涅槃,历经这些人世成长考验,皆为慈悲度化世间众生,所以才显现“八相成道”过程。让我们能超越生、老、病、死苦,相信自己也能像佛陀一样,修行成佛。八相成道
发布时间:2021-01-17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名为净饭王,太子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于是在他十九岁那年,舍弃王族的富贵生活,出家修道。释迦太子出家后曾苦修六年,六年之中,至极用功参究,日食一麻一麦,以淡薄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然而六年过去,虽然在禅定与神通上有所受用,但对于初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依然很遥远。此时的太子精疲力尽,瘦骨嶙峋,
发布时间: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