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云林图书馆新春福慧爆竹数声催腊去,梅花几点送春来。福德与智慧是修学佛法的二种资粮,辛丑新年期间,“灵隐寺”公众号将推出“新春福慧”系列文章,以问答形式为主,向各位读者系统介绍佛法中通过修行培植福慧的几种方法。翻开佛经,点一瓣心香,静静诵读,这是人生最简单、最宁静,也最幸福的时光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为佛弟子,唯有深入法宝经藏,方能收获如海智慧。“新春福慧”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就以“读经”为主题,快来看看都回答了哪些问题吧……本文提要:诵经不是为了超度和祈福吗?为何还要读经,还要研究经典?为何说佛经是佛教的法宝?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其固定的体裁,佛经有没有固定的结构或格式呢?
发布时间:2021-02-19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帝释天像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元旦阎浮鉴下民,善恶自分明。誓愿宏深,拥护佛法僧。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农历正月初九,恭迎佛教护法帝释天的诞辰,请吃素、供花、上香、供灯、念佛、诵经、持戒、放生等善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欢乐、事业发达,更得三宝加持,诸天护佑,善愿必成!帝释天是谁?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在中国民间,帝释天尊又被俗称为“玉皇大帝”,事实上他是欲界的忉利天主,也是佛教的护法神。按佛经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
发布时间:2021-02-19
《法华经》共有七喻:火宅、穷子、药草、化城、衣珠、髻珠、医子,都在以喻说明三乘是权巧方便,一乘是无上道。前面用火宅喻及三车喻,已使舍利弗等五大阿罗汉悟大乘道,还有好多好多阿罗汉等尚未悟入一乘道,所以继续举出一个“三草二木,一雨普润”的比喻来开导大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如来以“三草二木”作譬喻,宣说如来为众生,平等施予慈悲的救济。有修五戒十善之人天乘,如小药草;有修四谛之声闻乘和修十二因缘之
发布时间:2021-02-18
新春福慧爆竹数声催腊去,梅花几点送春来。福德与智慧是修学佛法的二种资粮,辛丑新年期间,“灵隐寺”公众号将推出“新春福慧”系列文章,以问答形式为主,向各位读者系统介绍佛法中通过修行培植福慧的几种方法。很多人逢年过节,都会随着家人一起到寺院敬香礼佛。拜佛这一行为往往承载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许多渴求,例如有人为了身体健康而拜佛,有人为了新年发财而拜佛,有人为了学业进步而礼佛,有人为了早生贵子而礼佛等等。可是,你真的了解在佛法中拜佛的意义吗?你知道应该以怎样的用心来拜佛吗?本篇“新春福慧”就以“拜佛”为主题,介绍一些拜佛相关的常识。本文提要:为什么要拜佛?拜佛和拜神有何不同?佛教不主张偶像崇拜,为什么还要
发布时间:2021-02-17
唐 韩滉《五牛图》纸本设色农历辛丑牛年已经来临你可能还不知道牛与佛教有着殊胜的因缘如著名的禅宗“十牛图”便是以牛来比喻众生的心在佛陀的诸名号中便有“人中牛王”之称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为啥“牛”在佛教中这么牛唐 戴嵩《斗牛图》佛法中的动物世界丰富、平等、有趣在佛教中,动物与人一样,都是独立自主的生命,同样受到因缘业力的牵制,也同样能够通过修行证得解脱智慧。事实上,佛陀在过去生中,就曾示现为动物身,以动物身来实践救度众生的菩萨行。诸佛菩萨在成就之后,为了救度众生,也常示现为动物,引导众生修行成就。普贤菩萨在《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中说,如果能一心精进如法修持,他将骑六牙白象现前,亲自说法,并常护是
发布时间:2021-02-16
春节期间,人人见面都会“恭喜发财”。尤其是大年初五,民间有“迎财神”的习俗,家家户户放鞭鸣炮,敲锣打鼓,祈愿新的一年添财添福。迎“财神”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俗之一,各地的寺院也会在大年初五迎来前来祈福“拜财神”的人潮。大年初五灵隐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护法财神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询问:打算年初五前来灵隐“拜财神”,可是灵隐寺并没有专门的财神殿,那应该去哪个殿堂拜财神呢?向哪一尊佛菩萨求财最为灵验呢?佛法对于财富的理解,其实根源于对福报的认知。如是因,如是果,财富的多寡取决于福报的大小,而福报则与过去的培植有关。因此,与其向财神祈求,不如好好的修持,增长福德。只有通过努力供养和布施,才能
发布时间:2021-02-16
新春福慧爆竹数声催腊去,梅花几点送春来。福德与智慧是修学佛法的二种资粮,辛丑新年期间,“灵隐寺”公众号将推出“新春福慧”系列文章,以问答形式为主,向各位读者系统介绍佛法中通过修行培植福慧的几种方法。上一篇中,我们讨论了有关忏悔的几个问题,忏悔法门所主要针对的还是过往所造种种恶业,而要于将来防非止恶,则非受持佛所制定的戒法不可。因此,第二篇“新春福慧”文章的主题,就是受戒。本文提要:佛陀为何要制戒?佛教的戒律与一般社会上团体组织的规章有何不同?戒律二字是什么含义呢?二者相同还是不同?佛教的戒律有哪些种类呢?在家人和出家人所受的戒有何不同?佛法说众生平等,为何戒律还有这么多的等级不同呢?皈依三宝之
发布时间:2021-02-15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牧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亦称《十牛图》。长卷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十牛图颂》一卷,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大。十三世纪长卷 纸本彩绘第六 骑牛归家“骑牛归家”,喻骑乘驯服的心牛归于精神的故里。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颂曰:骑牛迤逦欲还家
发布时间: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