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僧教育是包括出家五众。可是就现在一般僧教育来看,大部份都是比丘众,间或有少数的沙弥。而所办的佛学院之类,应是整个的僧教育。但近人每认为等于从前教下之所谓学教,这是错误的。从前的学教,就是专门听经。听过十来年,也可以照样讲经,或为讲经法师。那不是完全的僧教育!我的意思,现代需要的僧教育,整个系统的次第,应该包括习律、学教、修证三个阶段。第一、习律这一种学人,是在相当年龄的中学毕业程度,由受戒而学习律仪,并学僧众应有的常识,如佛教历史、概论、宗派源流,及关于僧团的起居饮食,盥洗沐浴,威仪细行等日常生活,都要有一定的规律习惯。因所受的戒律,通于“止作持犯”,而平常所诵的戒本只注重止持,故应研习
发布时间:2021-03-11
大吉祥天女咒南无佛陀 南无达摩 南无僧伽 南无室利摩诃提鼻耶 怛你也他 奄波利富流那遮利 三曼陀达舍尼罗却摩诃毗诃罗伽帝 三曼陀毗陀尼那伽帝摩诃迦梨波帝 波婆迩萨婆嗲 三曼陀修钵梨富隶 阿夜那达摩帝 摩诃毗鼓毕帝 摩诃弥勒帝簸僧只帝醯帝蓰三博只悕帝 三曼陀阿他阿耨婆罗尼萨婆诃吉祥天女画轴大吉祥天女咒,也称作善女天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大吉祥天女,又名“功德天”,她是除了财神以外,专门赐予“财富、吉祥”的重要天神之一。其虽为“天女”但却有“初地菩萨”的证量,为度众生,而现“天女”形。大吉祥天女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此咒出自于《金光明经》。这是善天女说的咒语。善天女也叫大吉祥
发布时间:2021-03-09
今日是3月8日,一年一度国际劳动妇女节。值此佳节,“灵隐寺”公众号特别为广大女性同胞准备了三篇女众佛弟子修学佛法的文章,希望在为大家送上节日祝福的同时,也能解答大家心中有关佛教对女性看法及女性学佛的一些困惑!前文重点阐释了佛教对于女性并无任何歧视。其实,在佛法看来,女身不仅可以修道证果,还能成佛呢!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大宝,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发布时间:2021-03-08
明日是3月8日,一年一度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长期以来,很多人根据佛经中的只言片语,片面地将佛教有关女性的一些论述理解为对女性的歧视,公众号后台也经常收到类似质疑。值此佳节到来之际,“灵隐寺”公众号特别为广大女性同胞准备了三篇女众佛弟子修学佛法的文章,希望在为大家送上节日祝福的同时,也能解答大家心中有关佛教对女性看法及女性学佛的一些困惑!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她说到,有一次和
发布时间:2021-03-07
每逢周末,或是假期,很多人选择去寺院敬香拜佛。大大的红色中国结彩灯、红的白的盛放的花卉、古木竹林新绿葱葱、再加上殿宇飞檐……寺院的精心布置,将热闹与清幽结合得恰到好处。远离了繁华城市,回到山林野趣,静观万物,皆是自在,的确是心灵的一次放假。但是如果到了宝山,却没有进到寺院的大殿,去向佛菩萨顶礼、问讯,却是很可惜的事。佛教徒一般会用顶礼的方式来表达恭敬心,但是如果自身或者环境条件不允许(例如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聚集、避免接触,灵隐寺各个殿堂佛像前都暂时撤去了拜垫),不便顶礼,“问讯”则是另外一种自在方便的方法。问讯的意思,即是问候、请安,是佛教徒常用的礼节。即便还不是佛教徒,还没有开
发布时间:2021-03-05
202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七,是百丈禅师圆寂纪念日,“灵隐寺”公众号分篇对《丛林要则二十条》逐句进行解读,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代宗师的甚深智慧。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世以谦恭为有理。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13.老死以无常为警策我们都知道人生无常,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
发布时间:2021-03-02
202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七,是百丈禅师圆寂纪念日,“灵隐寺”公众号将分篇对《丛林要则二十条》逐句进行解读,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代宗师的甚深智慧。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世以谦恭为有理。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5.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六祖云:“烦恼即菩提……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
发布时间:2021-03-01
逢年过节去寺院拜佛祈福是很多人必做的一件事,向诸佛菩萨虔诚许愿,求家庭平安,求事业有成,求消灾免难……缕缕清烟,承载了无数人的心愿。事实上,佛教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诸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同时,通过拜佛也可以自然而然的生起安定心和谦卑心,还可以忏悔累世所造恶业。拜佛是心诚意敬地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因此又称为顶礼。拜佛时,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拜佛的方法:1. 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距离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口中称念或心中默念佛陀名号2. 弯腰徐徐下
发布时间: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