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童子下山【唐】金乔觉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童子耐不住山院清寂想回家了,也许是因缘不合吧,也许是他童心未泯,懒得在寺中修习。禅师也没勉强他,只是在他于云房辞别时叮嘱他:勿招惹风月,好酒弄花,而要以茶代酒,保持净心。尾联嘱其无须流泪,好生去吧,老僧有烟霞相伴,无须牵挂。全诗语辞恳切,情长意真,饱含惜别之情,而无训斥与遗憾之意,体现出佛门高僧的长者风范、宽容大度,令人钦佩。在家居士学佛,大多也如那位童子一般,用功没有多久,就想着世间的五欲六尘,终究耐不住寂寞,辞别了经书法语,到别处寻求快乐去了
发布时间:2022-08-26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地藏经》十三品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大科,正宗分分四科已讲完。接着讲流通分,流通分再分两科:一是别流通,包括十一品、十二品及十三品的前半段。二是总流通,从十三品“尔时十方如来”开始。校量施福,助成佛道,则地藏本愿大意昭明。付嘱已竟,大士承领,则一经之正宗大事已讫。此下三品,皆为流通此经,而地神首为护法者,南阎浮提是其所主,故率先护之,使后世修行无障。地即是土地,神是主宰之义,主宰这世界土地者也就是地神。负责南阎浮提的地神叫坚牢,系属女性。如《最胜王经》云:“此大地女神,名曰坚牢。”护法,即是拥护佛的正法。本品是叙述坚牢地神受佛嘱咐,誓愿拥护依法修行的众生。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发布时间:2022-08-26
称佛名号品第九以上诸品或发明六道差别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之事。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则初地藏救拔之心,期与众生同成佛果之愿未满。欲成佛果,必须称佛,故有称佛名号品。正如本经所言,婆罗门女欲救度其母而大兴供养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此佛告诉他,要知母生处,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从此开始几乎每一品都会提及念佛法门。《禅秘要法经》中,禅难提比丘请问世尊灭罪之法,世尊告禅难提及敕阿难言:“汝等当教未来众生,罪业多者,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诸业障、报障、烦恼障。念佛者,当先端坐,叉手闭眼,举舌向颚,一心系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即定已,先当观像。”又如《阿弥
发布时间:2022-08-26
地藏大慈悲 誓愿永无尽期所化成佛数难思 犹秉声闻仪直待狱空生度尽 方肯示证菩提恳祈冥显施恩资 海会预莲池地藏菩萨是谁?地藏菩萨,为梵文Ksitigarbha的意译。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即含藏,无量无边的宝藏都在地里含藏着,任人去发掘。地藏菩萨誓愿深广,为众生累劫修行,其威德神力就像大地一样,能生长一切功德宝藏。因此《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若能信仰、恭敬、供养地藏菩萨,并且按照菩萨开示的法门去修行,就可以得到其中的宝藏。例如《地藏经》的最后一品中,总结为二十八种利益: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
发布时间:2022-08-26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
发布时间:2022-08-24
如来赞叹品第六经文正宗分分四大科,第二品讲的是明能化主。第三、四、五品是明所化机。而以下的六、七、八品是明度脱缘,说明度脱众生的机缘,只要多亲近地藏王菩萨,一定可以罪业消除,不会堕落地狱之中。如来:梵语多陀阿伽陀或怛闼阿竭,有法、报、化三身不同:《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指法身;若“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名如来者”,此指报身;若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名如来者”此指应身。因为地藏菩萨慈悲广大威德无穷,利益末法众生,所以佛陀在忉利天宫大众之前,特申赞叹。一来特显地藏菩萨从无数劫以来的慈悲神力不可思议,二来普劝未来世众生供养地藏王菩萨,能得无量无边的福德之利。利益存亡品第七前
发布时间:2022-08-24
题竹林寺【唐】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紧凑而不拖沓。此诗的最长处并非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寓情于景的巧妙表达。世间的美景何其多,光阴匆匆怎么能够蹉跎?诗人虽然身处烟霞仙境中的清净梵刹,但对岁月的催促却深有体会,眼前的美景能有几回
发布时间:2022-08-23
前文回顾: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观众生业缘品第三观:梵语毗婆舍那,即是用真智去体察一切事物,对一切事物能够正确如实地了解,免去妄加忖度的过失,就叫做观。众生:或译为有情,有多种解释:(一)众人共生之意。如经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言众生。”(二)众多之法和合而生,是指依一期受报来说。例如《法鼓经》说万法和合施设,《维摩经》谓众事会合,《大乘义章》谓依于五蕴和合而生。(三)经过众多之生死,指依业力而流转六道而言。业:造作之意,或译为动。即是动身、口、意三业,身体屈伸取舍造作叫身业,口之音声屈曲造作叫口业,心的种种思惟造作,名叫意业。而要发动身、口之业,
发布时间: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