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年少的我们摇头晃脑地背诵着杜甫这首《春夜喜雨》的时候对于雨水、春天、润物无声这些概念或许还并没有太清晰地认知和这些早已铭刻在心中地诗句一样春雨也是这样,趁着我们还沉浸在梦乡便淅淅沥沥地随着春风洒向了人间今日清晨6点34分,进入雨水节气春天的第二个节气为何称为雨水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到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好似先祭后食二候鸿雁来南方的大雁陆续飞回北方于春暖回温时重新安置生活三候草木萌动随着悄然落下的春雨和上腾的阳气草木都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呈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发布时间:2023-02-19
天台宗自明末百松真觉再兴,称为重兴天台教观第一世,幽溪传灯为第二世;以后,蕅益智旭、苍辉受晟、警修灵明被继尊为第三、四、五世。天溪受登与受晟为同门,受登弟子灵耀与灵明继绍弘扬台教。受登(1607—1675)住杭州天溪大觉寺专弘天台三十余年。受登的弟子灵乘,字遐运,著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及《科注》各一卷。灵耀,字全彰,随侍受登二十余年,康熙初(1662)住嘉兴楞严寺,对《嘉兴藏》的补刻流通很有劳绩。著有《楞严经观心定解》十卷、《法华经释签缘起序指明》一卷、《四教仪集注节义》一卷、《随缘集》四卷等。清代中叶以后,天台的学者有观竺、广昱、隆范幻人、寻源、通智、敏曦、定宗祖印、古虚谛闲等。观竺弘教
发布时间:2023-02-1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陆拾玖尊金刚藏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刚藏尊者铜像诗 偈路遥方知马力足,日久始识人真心。世间是非缘何起,人心隔肚莫轻信。偈 解时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诚信和气度,真正的相知相交不在一时一事的巧言令色,而在于持之以恒的品格和坦荡真诚的性情。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多因误解或交流不当而引起,特别是怀疑和后悔,往往不利于坦诚以待。此
发布时间:2023-02-16
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因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远的路去觅食。可是这片森林已经找不到什么食物了,所以这只母虎越来越瘦。等到它临盆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生下一只可爱的小虎,就因饥饿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优波岌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静修,他看见那只躺在死去的母虎身边嗷傲待哺的小虎,心中生出无限慈悲,马上找来一些食物亲自喂它。这时候,优波岌多的弟子看见他在喂一只小虎,而这只小虎看上去也活不久了,他们好奇的问:“师父,这只小虎看起来就快死了,为什么您还要喂它食物呢?”优波笈多回答:“我喂它东西吃只是为了让它得到解脱而已。”其实优波笈多早就看出这只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小虎
发布时间:2023-02-1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陆拾捌尊众德首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众德首尊者铜像诗 偈身如寄尘生如梦,岁月如梭倏忽飞。风花雪月成空幻,少壮惰懒老来悲。偈 解我们的身体如尘埃飘在世上,我们的人生如梦一般飘忽不定。岁月如梭而过,风花雪月的往事全是空幻。如果少壮都这样懒惰下去,老来必定会后悔、悲苦。此偈教导我们,须警惕光阴蹉跎,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消磨时
发布时间:2023-02-1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陆拾柒尊苏频陀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苏频陀尊者铜像诗 偈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临渊羡鱼退结网,发家致富彩云归。偈 解要想享受大树下的荫凉,则必须要有人栽种树苗;要想品尝美味的果实,那么就不要慵懒懈怠。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不开花。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用点点滴滴的心血汇聚而成的。此偈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
发布时间:2023-02-13
“我总是这么不如意!为何没一件事能顺我的心,满我的愿?”罗阅祇国中,有一个人常常如是抱怨着,无论是在家,抑或是在外办事,常遭遇阻隔、横难,终难圆满成就心中的理想,因此心中常充满怨怼与苦恼。“曾经听闻祭拜火神可以获得保佑,我也许可以试试看。”于是求福之人一到黄昏,即聚起柴堆,燃起熊熊烈火,并对着柴火不断膜拜,直至半夜,大火灭尽方才停歇。如此持续三年,依然未能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火神真是不灵!改求日月之神好了!”于是求福者从日出之时,即向太阳朝拜,直至日没;月出之后,又朝着月亮膜拜不停。如此日以继夜,须在天将明、月隐没之时,方有喘息的时候。就这样又过了三年,生活仍处处不顺心。求福者心想:“怎么都
发布时间:2023-02-13
净土为清初以来佛教各宗的共同信仰。最致力弘扬者以行策、省庵、彻悟、瑞安、悟开、古昆、印光等为代表人物。行策(1628—1682)字截流,住常熟普仁院,创七日念佛法,著有《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为清代“打念佛七”的滥觞。省庵(1686—1734)名实贤,住杭州梵天寺,结社专修净业。所著《劝发菩提心文》,广为缁素传诵。净土宗徒称他为莲宗第九祖。彭际清辑有《省庵禅师语录》二卷。彻悟(1741—1810)号梦东,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依从者甚众,遂成北方著名净土道场。有《彻悟禅师语录》二卷(体宽《彻悟禅师行略》)。瑞
发布时间: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