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献草本行经云。菩萨念言。我今至此菩提场欲作何座。时净居天白言。大圣仁者。过去诸佛。皆坐草座而取正觉。菩萨思惟。谁能与我如是之草。帝释天即化其身。为刈草人。不近不远右边而立。刈取于草。其草青绿。颜色犹如孔雀项毛。柔软滑泽。而手触时。犹如微细迦尸迦衣。色妙清香。菩萨见于彼人。刈如是草。渐至人边。宽缓问言。仁者。汝何名字。其人答言。我名吉祥。菩萨闻已。心大欢喜。如是思惟。我今欲求吉祥。他人吉祥以名。吉祥在于我前。我今决当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思惟。出妙音声。复语刈草之人。仁者。汝能与我草否。彼人答言。我能与之。即便刈草以奉菩萨。其草净妙。菩萨即取彼草一把。手自执持。当时菩萨取草之时。其地六
发布时间:2021-06-07
诣菩提场庄严经云。菩萨正念向菩提树时。有主风雨神周遍扫洒尽令严净。菩萨身放无量光明。普遍震动无边剎土。复有无量诸天奏天妙乐。雨众天花遍覆其地。无量希有吉祥瑞相。菩萨将欲向菩提树。其夜大梵天王。告诸梵众言。当知菩萨被精进甲。智慧坚固。成就菩萨之行。通达波罗蜜门。于菩萨地得大自在。住于如来秘密之藏。超诸魔境。一切善法皆能自觉。不由他人而得觉悟。为诸如来大神通力之所护念。当为众生说解脱道。菩萨以如是等无量功德。诣菩提场。为欲降伏众魔怨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欲圆满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转正法轮故。为欲作大师子吼。施大法雨。令诸众生得满足故。令诸众生得清净法眼。令诸外道息诤论故。欲使本愿得圆
发布时间:2021-06-07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后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一百二十五尊至第一百四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壹佰肆拾尊明罗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明罗尊者铜像诗 偈古今圣贤有遗文,功名富贵似浮云。舞如戏文一场场,锣停鼓歇无踪影。偈解古今圣贤都认为,功名富贵犹如天上浮云,风吹即散;又好比舞台戏剧,锣鼓一停就结束。此偈教导我们,人生在世,不必为名利所累。须知功名富贵对人生而言总是过眼云烟,锣停鼓歇,生活的舞台总会冷静下来。因此,对名利切不可过于执着,只有这样方能活得自在快乐。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
发布时间:2021-06-02
三唐代译经制度译经院的制度和仪式,据赞宁等的《宋高僧传》第三所述的唐代的规制,及志磐的《佛祖统纪》第四十三所述的唐代的规制,关于职位都设有九位,各各分掌特殊的任务,其组织是非常完备的,兹将《宋高僧传》第三所见的唐代九种职位录之于下,并稍加以说明。(1)译主︰赍贝叶之三藏,以明练显密二教者充之。这是翻译事业的中心人物,宣读贝叶经典原本,并讲解其意义者。(2)笔受︰必能通华梵,学综空有,相问委知,然后下笔,谓之缀文。这是将梵语意义写成汉文者。人员多时有好几名。(3)度语︰译语之后,亦名传语。这是舌人的任务。有时译主不懂华言,即由度语者将其讲述的外国语意义译成汉语。例如罽宾的般若译《四十华严》时,是
发布时间:2021-06-02
天人献衣庄严经云。尔时太子至尼连河洗浣故衣。入水浴已。河边有一大树。于彼树下自纳故衣。时净居天子。名无垢光。将沙门应量袈裟。供养菩萨。于是菩萨即受着之。时聚落神告善生女。汝宜营办美食。供养菩萨。时善生女即以金钵。满盛乳糜持以奉献。菩萨受之。时河中有一龙妃。名尼连茶耶。从地涌出。手执庄严微妙宝座。奉献菩萨。菩萨受已。即坐其上。取彼善生女所献乳糜。如意饱食。净尽无余。菩萨食于乳糜。身体相好。平复如本。即以金钵掷致河中。是时龙王生大欢喜。收取金钵。宫中供养。时释提桓因。即变其形。为金翅鸟。从彼龙王夺取金钵。将还本宫。起塔供养。尔时菩萨从座而起。龙妃还持所献床座。归于本宫起塔供养。菩萨由福慧力故。食乳
发布时间:2021-06-01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南京的道场寺发生了一件大事,佛驮跋陀罗三藏与沙门法业、慧严、慧观等百余人译出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这部经典原是慧远大师的弟子支法领从西域于阗取回来的。鸠摩罗什三藏来华后,也仅仅翻译了其中的一品——《十住品》,而单本经典的弘传,也不是很兴盛。直到佛驮跋陀罗三藏译出六十卷《华严经》,佛法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佛驮跋陀罗,或称佛陀跋陀罗,族姓释迦,他是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佛驮跋陀罗三藏原本出生于一个血脉高贵而纯正的家族,然而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五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再后来是他的从祖鸠婆利怜悯而收养了他。因为这样的身世,佛
发布时间:2021-06-01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后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一百二十五尊至第一百四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壹佰叁拾玖尊帝网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帝网尊者铜像诗 偈金银珠宝人人爱,种瓜种豆各应该。坐享其成有殃祸,不如清风两袖来。偈解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人人向往,但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并非向往都能如愿。如果只想坐享其成,必定招致灾祸,还不如乐安天命、两袖清风。此偈教导我们,坐享其成,贪图不义之财,必有殃祸,不如安贫乐道,两袖清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才是真实不虚。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陶然静坐,
发布时间:2021-05-31
禅河澡浴庄严经云。尔时菩萨复作是念。六年勤苦。衣服弊坏。于尸陀林下。见有故破粪扫衣。将欲取之。于时地神告虚空神言。释种太子舍轮王位。拾是所弃粪扫之衣。虚空之神闻已。告三十三天。乃至传闻阿迦尼吒天。菩萨手持粪扫之衣。作如是言。何处有水洗浣是衣。有一天神以手指地。遂成一池。又念何处有石浣衣。时天帝释即以方石安处池畔。菩萨见石。遂洗浣衣。帝释白言。我当为菩萨。洗浣此衣。惟愿听许。菩萨欲使将来诸比丘众。不令他人洗浣衣故。不与帝释洗浣。即便自洗。浣衣已讫。入池澡浴。是时魔王波旬变其池岸。极令高峻。池边有树。名阿斯那。是时树神按树令低。菩萨攀枝得上河岸。菩萨澡浴之时。诸天散花遍满河岸。菩萨浴竟。诸天竞取此
发布时间: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