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一回入草去 便把鼻拽来

编辑:两车 日期:2025-08-16


禅宗常用“牧牛”做比喻,以显示无心是道的方法。如马祖问慧藏禅师作什么?慧藏答:“牧牛。”马祖问他怎样牧?回答说:“一回入草去,便把鼻拽来。”马祖说:“子真牧牛。”参禅要保持无心,必须时刻反省内心,照顾当前一念,如牧牛一般,不让它犯人苗稼,做到一回入草去,立即把鼻拉回。就是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做到对境心不起,亦无散动,透过一切色声,无有滞障,名为道人。如一团火相似,触物便烧。古人说,直截径要处,一刀两断,直下便休。


无心者,即是内照反省,一念触境生心,就是生死,离境无生灭,就是解脱。一念无心,凡夫等佛,烦恼即菩提。六祖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此是“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狂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参禅贵实践,即真参实悟;多知多解,翻成壅塞。但销溶凡情圣解,都无依执,心如虚空,离有无诸去,到此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无所住而生其心。古人道:“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若不会此,纵是多知勤苦,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是邪行。今但学无心,实修实悟,死却心猿,杀却意马,一念不生,颠倒心绝,妄息心空,真知自现,枯木生花,大事了毕。如《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始知不从他得,庆快平生。

再说一点对于心的认识问题。心有两种,一种是真心,以灵知寂照为心,不空无住为体,实相为相。一种是妄心,以六尘缘影为心,无住为体,攀缘思虑为相。参禅用功,要保任孤明历历,不续前念,不引后念,逼使中间孤明,那就要时时对治妄心,使真心得以显现。真心以实相为相,必须是无念无相之心才能冥合亲证。明乎此,“即心即佛”、“无心是道”是参禅最初的方便之门,还有什么可怀疑呢?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起信论》也说:“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一达到这种绝对境界时,便处处无碍,事事通达,大用现前,一切光明。这便是不存规则的自在无碍境界。

最后,借永嘉禅师的一个颂文,帮助参禅者时刻检验用心之正确与否。偈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黄龙死心禅师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黄檗断际禅师说:“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禅,重在真参实悟,上来闲扯葛藤,以死法给人,自感惭愧,应该痛杖三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