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4-01


修持慈悲,恒顺众生。假若有人要求你这样,要求你那样,你都能满他们愿吗?稍一不满愿,他就诽谤你,你将如何呢?


完整的慈悲包含了四种心灵品质,也就是四种无量的发心:慈、悲、喜、舍。


慈悲喜舍的意思是:与乐、拔苦、随喜、平等。四无量心是修行人应该具备的四种信念,是一种广大的利他的心愿。它的自身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学习四无量心时不光会有喜悦的能力,安详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及怒目金刚的能力。       佛教认为众生有几种不同根性,经典中用马来比喻,最好的一种马,它完全知道主人需要什么,它直接就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第二种,你只要鞭子扬一下,它就知道意思,开始执行了。第三种,需要你打到它身上,它痛了,才行能明白该干什么。第四种,要被打到痛彻骨髓,才知道该怎么做。


佛陀教育弟子也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有时候用温暖的语言,有时候用严厉的语言,有时会用既温暖又严厉的语言。所以说,懂得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是慈悲必须要学会的能力之一,否则,我们只会把慈悲成为世间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式的操作,充满敷衍和油滑,这样并不能让自己真实且正确的处理问题,也不能与自己的烦恼进行化解,也无法让自己心性上有任何进步。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心也是会随着时间环境转换的。当我们实践时,实际上是法无定法,需要有慈悲心,也需要强大的智慧,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不光要有经典学习,也要有自己反思的空间,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慢慢考验、打磨。慈悲可以展现在行为上,也可以展现在语言上,也可以展现在任何的细节中:身、语、意三业都可以展现。


慈悲是世间和谐的基础,也是我们个体内在平静跟喜悦的源泉,它令我们的生命品质趋于高尚,充满意义。愿每一位都能安住于无量的慈悲喜舍!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