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在职场与家庭中如何放下对立、修学慈悲?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2-13


现实生活中会遇上很多对立面,比如在职场、在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放下对立,修学慈悲,实现共赢。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都会被很多的人我关系所包裹,在关系之中我们产生很多情绪,或者满足,或者愤怒,或者焦躁,或者无感。以我们的认知,对于人我关系所产生的的矛盾与冲突的感受,对于邪恶与不正义的评断,对于苦与乐、幸与不幸,乃至贫穷与富足的衡量与感受,都可能是主观的,都可能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只要观念调整了,心态调整了,想法调整了,便可化解心中的委屈、愤怒、不平,只有心安便得幸福和平安。否则,人人向自然环境求满足,人人向社会环境求索取,人人向不同的族群求回报,人人向家庭的成员乃至夫妻的关系之间讲贡献、求要求,当然会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其终究还会有外在的冲突和内心的矛盾。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既有互相冲突的关系,也有互相繁荣的关系;彼此抗拒和争夺,便成破坏冲突;彼此慈悲且理解,便能共生共荣。佛教主张的缘起论,认为人生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生起,也是由因缘消失的,不论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物质现象,乃至人的生理现象及心理现象,无一不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事实,同时也存在着妥协与调和的事实。


在社会生活中,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界限,要有明确的责任和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在规则制度的范围中,来完成各自的责任,同时尊重规则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处理问题,内心面对接受且坦然,这是慈悲且智慧的重要体现。


佛教让我们用智慧处理一切的事,以慈悲来对待一切的人;不要为自身制造困扰,便是智慧,不要为他人造成伤害,便是慈悲。若能调整心态,以事实的本身看待事实,便是智慧。以体谅对待他人,给予方便,便是慈悲。有智慧,便不起烦恼,有慈悲,便不会有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