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毗舍离怀孕生了三十二颗卵,每一颗卵中产出一个男婴,形体面貌威严无比,长大成人后,勇猛健壮,一人可以对付千名敌人。父母喜爱,全国敬畏。后来三十二个儿子娶了妻子,全是国中富贵人家的女儿。这段时间,毗舍离有所开悟,请佛与僧到家供养。佛为他们说法,全家眷属都证得了初果须陀洹,只有最小的儿子没有获得道果。
有一天,最小的儿子乘白象出城游玩。城门外有壕沟,既深又宽,壕沟上架着大木桥。他刚到桥头,正巧辅相之子乘车从外而来,两人桥中相逢,各持门弟高贵不肯避让。毗舍离儿子怀着恨心,伏在象身上捉拿辅相之子,并连车带人扔到壕沟中。辅相之子身体破伤,痛彻骨髓,啼哭着回去向父亲告状:“毗舍离儿子凶横无理,羞辱伤害我,现在我全身痛苦难当。”父亲听了非常气恼,又体恤儿子,便安慰说:“此人力大无比,又是国亲,与他发生诤讼很难得胜,只有用秘计才能报此怨仇。”
辅相用七宝做成了三十二根马鞭,又用上等的纯钢打了三十二把好刀,暗藏在马鞭中,然后送给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生性喜爱娱乐,故做此鞭相赠。若收下不胜荣幸。”三十二人握着鞭非常喜欢,就接受下来,从此不再离身。

当时的国法规定见王时不能带刀,辅相见时机已到,便向国王进谗言:“毗舍离的三十二子身强力壮,一人能敌千夫,今日怀着异心,计谋要害大王。”国王听了并不相信。辅相进一步说:“我不说假话,现有物证,他们各有利刃,藏在马鞭内,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很明显吗?”
国王听了便索马鞭来看,果然如辅相所说的那样,便相信这样做必然是为了害他。于是选择力士藏在宫中,一一召唤三十二子,又分别杀害。然后将三十二颗人头放在盒中,捆好封印后送给王妹。
这天,毗舍离正请佛、僧来家应供,见国王送盒子来,以为是国王送东西来一起供养,便要打开来看,世尊说:“等一下,不要打开,先把饭吃完吧。”吃完饭,佛让毗舍离坐下,为她说法:“此身无常,苦空无我,活着就会有许多险恶恐惧的事情发生,生命不能长久,人被许多烦恼缠缚着,辛酸的事情也难以计数,恩爱别离,互相悲念,白白地陷身于忧愁困境中,对修行毫无益处,唯有智者才能认识了解这些道理。”

毗舍离听了佛说的道理,豁然开悟,得三果阿那含道,情不自禁、欢喜地向世尊合掌道:“愿佛垂怜,赐我满足四个愿望:一是对于得病比丘,愿我能供养充足的汤药、饮食,二是对于看护病人的比丘,愿我能供养食物,三是对于远来比丘,愿我能首先供养,四是对于远行比丘,愿我能供养资粮。为什么发这样的愿望呢?如果得病比丘没有汤药和好的饮食,其病难愈,甚至会丢失性命;看护病人的比丘如果没有食物,他就不得不离开得病比丘,去早晚乞食,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样,得病比丘就得不到必要的照顾,会感到不顺心而心情不好,疾病也难以痊愈,所以应该供养;他方远来的比丘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行乞时或遇恶狗,或遇坏人,容易被瞋恨、伤害、毁辱,所以应当先供养;远行比丘应有同伴,如果没有粮饷,就可能找不到同伴,路途遥远险恶,有许多毒虫猛兽,如果必须独自上路,就会遇到危难。我因为这个原因,要供给他资粮。”
世尊听了毗舍离的四个愿望,赞叹道:“很好,很好。满足你的愿望,这些愿望功德弘大,和供佛没什么两样。”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