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定果德业尊者(027)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8-17 16:08

640.jpeg


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

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

我观阎浮提众生,同床猜忌若冰炭。

——宋 黄庭坚《罗汉赞》


640-1.jpeg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廿七尊至第三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贰拾柒尊

定果德业尊者


640-2.jpeg

灵隐寺五百罗汉定果德业尊者铜像


  诗 偈


  秉赋虽自得天厚,意志更须坚而强。

  行举务必多谨慎,败事十九是粗狂。


  偈解

  先天秉赋良好是因为上天的厚爱,但后天意志的磨砺也尤为重要。言行举止务必谨慎,粗浮狂傲往往会招致失败。


  此偈教导我们,当前所遇之事切不可盲目决断,应谨慎而为,细心思量,切不可随意决断,行事也应理性自制,否则必会因粗狂坏事。


640-3.jpeg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肃然静坐,右脚跷于左腿之上,右手执拂子,左手放脚踝处,目露精光,神态从容威严。尊者大慈大悲,能正观心性,平持净戒。


640-4.jpeg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贰拾柒尊,定果德业尊者以修禅定而生出一切功德,故号定果德业。


  尊者学修禅定,收摄散乱情思,见性悟道,使自己的心智与佛的真智融为一体,俱照万物,使自己的俗身转化为法身,以修得的佛智与神通普济众生,建立无量功德。


640-5.jpeg


  尊者遍谒诸佛贤圣,学修禅定,通过修禅而书摄散乱情思,清净心性,灭障尘障,观照事理,见性悟道而显现佛的真智。随心所欲地变化出种种形象。其建立的所有功德,皆源于禅定。


640-6.jpeg


  定果德叶尊者——德山大师


  五百罗汉第贰拾柒尊,定果德业尊者,稽诸史实,查询无有其人事迹。而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一位祖师被人称为定果德叶尊者,与五百罗汉定果德业尊者罗汉在名字上只差一字。


  这位祖师俗姓周,生活在唐朝年间,因为他曾担任德山院的住持,所以又被人称作德山大师。


  德山大师对佛教理论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金刚经》非常精通,时人称之为周金刚。德山大师对自己的修持颇为自负,他曾经对同学讲:


  一毛吞海,海性无亏。

  纤芥投锋,锋利不动。

  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德山大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莫不归附,心里愤愤不平,说道:“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德山大师找了一根扁担,挑着《青龙疏钞》,浩浩荡荡地出了四川,向湖南的澧阳而来。一日途中路过一家茶店,店里有位老婆婆正在卖烧饼,德山大师就到店里想买个饼充饥,茶店老婆婆很客气地招待,看到德山大师挑着那一大担东西,问说:“那么大的担子,里面是装什么东西?”


  “是《青龙疏钞》。”

  “讲什么经?” 

  “是讲《金刚经》。”


  “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若能答得出来,我就供养您点心,若答不出来,对不起,请您赶快离开此地。在《金刚经》里,有一段文字是这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不知大师您是要点哪一个心?”


  德山大师经老婆婆这一问,呆立半晌,竟然答不出一句话来。心中又惭愧又懊恼,只好挑起那一大担的《青龙疏钞》,怅怅然地离去。


  德山大师受到此次的教训后,到了龙潭崇信禅师的道场,德山大师直接走进法堂,说道:

  久向龙潭,及乎到来,

  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龙潭禅师一听,遂欠身道:“子亲到龙潭。”


  德山大师便默不作声,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几分敬畏,于是便决定留在那里,随师参学。


  一天晚上,德山大师侍立次,龙潭禅师道:“更深,何不下去(夜深了,为什么不回寮房休息)?”


  于是德山大师向龙潭禅师道了一声珍重,便往外走。脚刚踏出门,却又缩回来了,说道:“外面黑。”


  龙潭禅师于是点了一支纸烛,递给德山大师。德山大师正准备伸手接,龙潭禅师忽然又将蜡烛吹灭了。


  就在这当下,德山大师豁然大悟,连忙伏身礼拜。


  龙潭禅师问:“子见个甚么?”


  德山大师道:“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告诉大众说:“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话音刚落,德山大师便搬出《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举起火把,说道: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说完,便点火将疏钞烧掉了。然后礼辞崇信禅师,前往大沩山。德山大师深得崇信旨要,并以机锋险峻而著称于南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