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随释迦牟尼佛的“千二百五十人”都有哪些人?

编辑:两车 日期:2023-09-16 09:05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许多比丘是一直跟着佛陀的作为常随众的,凡是佛陀说法的地方他们基本上都在,这也就是我们几乎在每部经中都会看到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那么你知道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样组成的吗?


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中,首先便是五比丘,他们也是佛陀第一批度化出家的人。这五比丘本是悉达多太子出家时,净饭王派去劝挽太子回心转意的五位青年,其中马胜、跋提、拘利三人是父族,憍陈如、十力迦叶是母族。太子心意坚决,表示不成正觉,誓不回宫。因此,这五人便随侍太子修行,能修苦行的跟着太子到雪山,不能修苦行的则至鹿苑自修。雪山苦行六年后,太子欲往菩提树下打坐,经尼连禅河,体力不支,受牧羊女乳糜供养,之前跟着他修苦行的人,误会太子退心,也舍离至鹿苑,五人皆于鹿野苑共修。


太子成佛后,观此五人最先得度,便前往波罗奈国鹿野苑度五比丘,初转法轮,为说四谛之法,五比丘闻已,修行证果,是僧宝之始,从此世间三宝具足。不久,耶舍长者子等五十位青年,也随佛出家,连同之前的五比丘,共五十五人。

佛陀在成佛前曾游历来到摩竭陀国王舍城附近,频婆娑罗王赏识太子,愿让半国,劝勿出家,太子一意以度生为志,没有接受。频婆娑罗王于是订下盟约,希望太子修行成道后,先来度他。世尊度五比丘、耶舍长者子等,依约前往。而到王舍城须经三迦叶(音涉)村,三迦叶分别是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优楼频螺的名字译为木瓜林,声望很高,是婆罗门拜火教的首领,也是频婆娑罗王的师父,有五百弟子。老二伽耶迦叶,此云象头山,距木瓜林不远,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一说三百弟子)。老三那提迦叶,那提是河名,住在那提河畔下游,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一说二百弟子)。三迦叶兄弟合在一起共有一千弟子。


佛到木瓜林处,天色已暗,前往借宿,由此引发度三迦叶的因缘。尤其度优楼频螺迦叶很不简单,佛十番显现神通,彼才心服口服的向佛求出家,礼佛为师。既作佛弟子,便将所司拜火教道具丢入河中,顺流而下,伽耶、那提见了,以为大哥有难,率弟子赶往,刚巧碰上兄长正恭敬礼佛,优楼频螺迦叶对他的两个弟弟说:这才是真正皈依处,能得究竟解脱。二人听了也发心出家,至此三迦叶兄弟及其弟子一千人皆以佛为依止,由此便有了一千零五十五人,在佛陀的带领下同往王舍城,频婆娑罗王心生欢喜,建竹林精舍供佛及僧,佛于此乞食托钵,说法度众。


世尊成道约六、七年后又度化了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两人本学外道法,师沙然梵志,梵志临终前,面对虚空微笑,两人请问何故,梵志未答即死。二人非常沮丧,不知梵志是否解脱。两人为上首弟子,各领一百位师兄弟,约定轮流外出寻找善知识,若遇明师,须速归报讯。

有一天,舍利弗遇到五比丘之一的马胜比丘,穿着威仪与众不同,十分感动,便向前请问马胜比丘老师是谁,平日如何教导。马胜比丘回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之,当下证须陀洹果,欢喜不已!目犍连见舍利弗神情怡悦,知有喜讯,舍利弗细说原由,目犍连闻偈,亦证初果,于是征询师兄弟意见,舍利弗目犍连及师兄弟二百人同至竹林精舍,随佛出家,之后舍利弗出家七日证阿罗汉果,目犍连十五天亦证得四果。


至此,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为求读之顺口,略去零数,称“千二百五十人”。这千二百五十五人过去都是外道,学了数十年,不但没有证果,烦恼也未断丝毫,后遇佛陀,出家学佛,个个都证阿罗汉。他们为谢佛恩,发愿常跟随侍奉佛陀左右,听闻佛法,除非有因缘到他处教化,否则很少离开,故曰常随众


不过千二百五十人只是大概的数目,并非硬性规定。像经中常常出现的摩诃迦叶、阿难等尊者,和佛陀成道后约七八年,回故乡迦毘罗国度五百释族青年出家,皆不在其中,因此并非出席法会的声闻众仅有这千二百五十人。佛陀入灭前曾嘱咐在佛经在开头处皆列“六种成就”以为证信,千二百五十人便是六种成就中的众成就,也就是法会的听众。这千二百五十人又是常随众,更可增强本经的可信度,所以常列经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