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

编辑:两车 日期:2022-10-28 08:42

无贪:于有有具,无着为性;对治贪着,作善为业。


有是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三界;三有就是三界有漏果。有具就是能生三有的资具,即三有的因;如依资具造成事物,故喻因如具。


相顺的因,唯是有漏法。为缘的因,亦通无漏,如在有漏心上以涅槃为缘,亦能引发贪等,故亦是具。中有、业行、烦恼,皆是有具。对于三有果和有具,遍知生死过失,故起厌患,而不生贪着,就是无贪。由无贪着故,恶行不起,所以能作善业。


无嗔: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


苦是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皆是有漏的苦果。苦具即苦果的资具,是能生三苦的因缘,如饥寒疾病等。随顺的苦具,一切有漏诸法皆是。为缘的因,亦通无漏,因为憎嫉灭道的人,对于灭道二谛亦生嗔恚,故灭道亦是苦具。无嗔就是对于苦、苦具不起嗔恚,由此无嗔对治恚,息诸恶行,能作善业。


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无痴是对于一切事相和理体,都能够明白了解而不迷惑,作善止恶,是其体性和业用。


无贪、无嗔、无痴三法,为生起善法的根本,经论中称之为三善根。立为善根的理由有二:


(1)近对治故。无贪等三法,是贪嗔痴三不善根的近别对治。简别其余的善心所等虽然是善法,而不可以名为善根,因为它们不是不善根的近别对治。


(2)生善胜故。此正释根义。由无贪对于有等不起染着,无嗔对于苦等不起憎恚,无痴对于事理明解不违,故能止恶作善,为出生善法的殊胜所依,所以得名为善根。简别余善心所等,虽亦生善而无殊胜义,故不可以名为善根。

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


精是精纯,进是胜进,唯是善法所摄。勇是勇健,即升进义;悍是强悍,即坚牢义。勇而无惰,能够自励策发;悍而无惧,能够忍耐劳倦。精进具有勇悍性,对于应修的善品法和应断的恶品法,能修能断,对治懈怠,圆满成就一切善法。


精进的差别有五种:(1)被甲精进,即经中所说的有势。(2)加行精进,即经中所说的有勤。(3)无下精进,即经中所说的有勇。(4)无退精进,即经中所说的坚猛。(5)无足精进,即经中所说的不舍善轭。


这五种精进的立名和意义,是以譬喻来说明修行的过程和进度的。修行者对于断恶修善,最初发起猛利乐欲,名为被甲,如古时作战者在入阵之前先穿好铠甲,然后入阵,能无所畏,则有大势力,故经说名有势。其次随其所欲发起坚固勇悍的方便,各为加行,经名有勤。次为证得所受诸法,不自轻蔑,亦无怯惧,是名无下,经名有勇。次能堪忍寒热等苦,对于微劣的善法不生喜足,欣求后后转胜转妙的功德法,故名无退,经名坚猛。次后乃至渐次悟入谛现观等后后胜道,名为无足,经名不舍善轭,喻修行人以善法为轭,不越善品,能直往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