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上)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9-30 08:49


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石潭人氏。曾先后任湖南衡阳罗汉寺、衡山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湘阴白霞寺、万福禅林、长沙上林寺、浙江天童寺住持。一九一二年,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筹建,被公推为第一任会长。他曾为我们留诗一千六百多首,是清末一位成就突出的诗人,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爱国诗僧之一。他的许多诗作,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均日益尖锐。杨树达先生曾说:“敬安虽身在佛门,而心萦家国。”爱国,是八指头陀其人其诗的主要特点。


一八八四年八月,法舰猖狂进攻我台湾,并突袭我福州马尾港中国兵船。八指头陀当时正卧病宁波延庆寺,得此消息,“心火内焚,唇舌焦烂,三昼夜不眠”,思谋御敌大炮之法不得,出门恰遇敌人经过,便欲冲上徒手与之搏斗。

一九〇六年,他已出家近四十载,曾以悲愤心情向前来天童山采集植物标本的宁波师范、育德学堂师生演说:“盖我国以二十二省版图之大,四万万人民之众,徒以熊罴不武,屡见挫于岛邻。”他大声疾呼:“彼碧眼黄髭者流,益将以奴隶待我中华!”他慷慨号召“有志之士”“夺袂而起”,“富国强兵,兴利除弊”,“力革旧习,激发新机”,以“磨铁成针”之毅力,以“卧薪尝胆”之精神挽救中华!他痛心国步艰危,即席向师生赋诗:“力图砥柱回百川,热血能将沧海煎!”(《文集·祝词》)


一九〇四年,他养病天童,报纸造谣说他“已航海诣东京皈依本愿寺大谷派”,他立即作诗嗤之。光绪末,江浙各省学堂有提取寺产助学之议,杭州僧界便冒用他的名义领衔,联合浙江三十五寺请日本和尚入内保护,海内外舆论哗然。他立即致函当局,力请严行拒绝这种丧权辱国之举。


八指头陀生于清末多事之秋,纷乱之时,耳闻目睹外强侵凌。他从济世度生的本愿出发,忧国忧民,满怀爱国激情,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一、揭露外敌的侵略罪行,歌颂爱国将士的英勇精神。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强邻何太酷,涂炭我生灵!北地嗟成赤,西山惨不青。陵园今牧马,宫殿只飞萤。太息芦沟水,惟余战血腥!”(《赠吴渔川太守六首》之三)以血和泪的语言,控诉了外国侵略军以刀枪大火残杀中国人民、毁灭中国文明的罪行。“沧海难填精卫恨,白云回首故人心。中年沉醉非关酒,上国和戎欲铸金。君到九泉应痛哭,老禅犹自泪沾襟。”诗人自注“时美人请易金镑为款”,揭穿了美帝国主义借口“门户开放”,大肆剥削中国人民的阴谋。


一九一〇年,日俄协约,强邻日迫,他连作《感事二十一截句附题冷香塔》:“鲸吞蚕食各纷争,未卜馀生见太平。”戳穿列强瓜分中国之鬼计。“莫教遗恨空山里”,“谁补山河破碎痕”!“落月哀猿不可听,声声欲唤国魂醒。”所以诗人高呼:“谁谓孤云意无着!国仇未报老僧羞!”言语铿锵,撼人肺腑。“法运都随国运转,一般同受外魔欺”。要真正信教自由,必须祖国富强,护教必先卫国,这是高人一着之处。


《挽桂阳州陈中丞诗六章》,赞美了陈伯屏为左宗棠保卫大西北出谋划策,在闽浙沿海为抵抗日、法外侵而积极防务的爱国行为。他在严筱舫灵前上供,有《法语》云:“公与法人争四明公所,使强邻结舌,壮士伸眉,为数十年中外交涉之第一快心事。”歌颂他“功德巍巍,当与太白高峰并峙不朽”。连做佛事都在宣扬爱国精神。

甲午战争之明年,日寇侵占威海卫,蹂躏山东,《书胡志学守戎牛庄战事后五绝句》序云:“乙未牛庄之役,胡君负营主尸力杀数贼,中炮折足……”,诗人提笔赞颂道:“折足将军勇且豪,牛庄一战阵云高。前军已报元戎死,犹自单刀越贼濠!”在这外强侵凌、国仇难报之时,诗人又写了《边将》:“白首尚谈兵,恩深任死生。大旗翻乱雪,归马怯空城。汉将日寥落,匈奴未扫平,黄云连朔漠,辛苦且长征。”深深寄托了要求长期御外的愿望。“酒酣看剑长叹吁,国仇那敢忘须臾!青天朗朗明月孤,行矣努力毋踟蹰。歼除毒虺斩丰狐,妖魅闪尸伐其辜,血腥荡涤剑不污。”爱国志士英勇杀敌,出家人牢记国仇,这是十分可贵的。


应当指出的是,八指头陀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并非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他与洋务派陈宝箴、维新派陈伯严等极为友好。郭嵩焘是我国第一任驻英、法大使,考察西欧后,大力宣扬洋务,招致国内顽固派打击,他为诗辩之:“立言不苟合,与世自相违。岂为一身计?宁辞众口非。平生忧国泪,多少在朝衣!”极力肯定郭之爱国情怀。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僧侣在清末纷纷来华朝礼祖庭,诗人和他们交游,作诗酬赠,日本僧侣还购其诗集回国传播,这是中日人民的友好往来。“中日本为唇齿国,掣鲸休使海波生。”(《感叠冈千仞原韵二首》)两国人民应共同制止战争狂人掀起破坏友谊的狂风恶浪,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种思想,又是高人一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