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四谛法之苦谛的四行相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6-02


苦谛四行相


修观行的人,为了彻底了知苦相,依作意力寻思观察由四种行了知苦谛相,即: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分别如下:


无常相:无是除遣义、非有义;常是一切时义,不变义;无常即无有常住不变之义,即否定了常性的存在,常性无故,名为无常。


无常相如《集论》说略有十二种:非有相,坏灭相,变异相,别离相,现前相,法尔相,刹那相,相续相,病等相,种种心行转相,资产兴衰相,器世成坏相。




苦相:苦是逼迫义。苦相差别,有三种、八种、六种等,由了知无常相,能够进而了知苦相意义。修观行的人,由作意力寻思观察,于无常行得决定。由三分无常为缘,可以了知苦相。


(1)由生分无常为缘,可以了知苦苦性。生是本无今有,就是本来无有的法而今现起为有,修观行的人,就于这本无今有的新生法上作意思惟:如是诸行既是生法,即有生苦,既有生苦,当知亦有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苦品诸行,体是逼迫,不可爱乐。


(2)由灭分无常为缘,可以了知坏苦性。灭是已有还无,就是已经生起的有法,坏灭无有了。修观行的人,于诸行坏灭作意思惟:已有的法还归坏灭,了知乐品诸行,亦不可爱乐,以乐品法终归坏灭。


(3)由俱分无常为缘,可以了知行苦性。俱分即生灭二分,粗重的有漏诸行相续流转,无论是生起与坏灭,俱不可乐。由此俱分为缘,而了知行苦性。其次,修观行的人,由生灭二无常故,了知八苦。就是由作意力思惟,有生灭二法所随逐的诸行中,就有生等八种苦性,故佛陀在经说言,若无常的法即是苦性。


如上所说,观行者由思惟无常,就能够悟入佛陀在经中说的由无故苦的意义。但是应该知道,经教中说无常故苦,不是指一切有为行法来说,而是专指有为行中的有漏杂染法,否则圣道法是无常故,也应该是苦了。




空相:空是非有义,无所得义。即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了知唯是依因托缘而现起的如幻有法。没有常恒凝住不变的固实性和我我所相;固实性非有故,我我所相不可得故,所以说名为空。


但空并不是一切都无所有,仅仅是在蕴处界法上空去虚妄计执的固实性和我我所相,由因缘和合的如幻法则宛然而有。这样解空,才是正观空相;若说空是一切皆无,那就堕到顽空断见上去了。


无我相:我是实有、常一、主宰、自在义,一般众生和有我论的外道,都于蕴处界中虚妄计执有我我所相,但以正慧观察,正理推征,蕴处界中,无论是内事和外事,都没有实有常一主宰自在的我我所相,所以如来在经中说,一切法无我。


修观行的人,为什么对于苦谛需要修四行相观呢?是为了对治常、乐、净、我四种颠倒的虚妄执着故。由观无常行相,对治常倒;观苦行相,对治乐、净二倒;观空、无我行相,对治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