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志,又名正思惟、正思、正分别、正觉,或名“谛念”。
正志,有“伺”、“念”、“望”的功能,也就是在具备正见之后,进一步作意思惟正见所见的四谛,对正见所见的,作更深入的正确观照。
正见是从闻法而来的增上慧学,正志则是从作意审思而来的增上慧学。看到一切是苦、是无常、是无我,因而对于名利、权势、恩怨,都能放得下了,从无我的正思惟中,趣向于离欲离执而出世间,便是如实作意的“谛念”。
一切现象,主要都来自于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心念。比如,身体的感觉有时似乎能为我们带来快乐,但是,有身体其实是一桩苦事、一种负担,因为身体并不一定完全能接受自心的指挥及控制,我们的身体会有生老病死的状况出现,而这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因此,要观身体是一种无常的现象,会带来苦的事实。苦,是心理的感受,如果很清楚观察到我们的身心是无常的、是空的,这就与无漏的智慧相应了。
知道有苦、有无常,那是正见,之后必须能够无常、无我、空,才能够离苦。但是,要真正体验到空,必须具备菩提心,空和菩提心是一体的两面,没有菩提心,只是想着:“我是空的。”这是假的空、消极的空,不能真正离苦而得解脱。
正语,又名“谛语”。即是以四种妙行──不妄言、不两舌、不粗恶语、不绮语,远离四种口过──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常作如实语,故名“谛语”。
正见是正确的认知,正志是用正确的心念来审思正见的内容,而正语是要如何配合语言行为着力修行。正语,即为真实的语言,《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此,正语必须要离开四种不好的语言:(一)妄语:说谎;(二)两舌:挑拨;(三)恶语:粗话;(四)绮语:花言巧语以及戏谑的话。
语言,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思想和智慧的,而不是用来伤害人的;与他人互动时,目的是使得他人得到幸福、快乐、安慰、鼓励,也使他人发挥智慧心和慈悲心,当他人得到利益的同时,自己必定也会得到利益。否则,即使语言的表达非常好听,但是却伤害了人,那就不是好语言,也不是正语。
我们在对家人、朋友、部属和长官,对任何人在用语言表达时,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的就是正语,如果让他人生起邪见、邪思,或使他人困惑,甚至很痛苦,马上就要自我检讨,要来修八正道中的正语了。
能够实践正语这一项修行法门,对任何人都会尊敬,跟任何人相处都是和谐的。如果遇到无理取闹的人,要知道是他在受苦,我们应该用菩提心、慈悲心,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那么愚痴和烦恼。如此念头一转,便不会用恶语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