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支第五个是“轻安”,第六个是“定”,第七个是“舍”。这三件功德,是以定为主的。为什么修行人要修禅定呢?因为只有修学禅定成功了,在禅定里面修毘钵舍那,才能成就七觉支的菩提,不然是很困难。
这个定也有深浅,最浅的是欲界定,再深一点是未到地定,再深一点是四禅。通常说,也可以在未到地定里面修四念住得无生法忍,但是辛苦一点。若是在色界的四禅里面就容易得圣道。
这其中的情形差别,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就是人的善根的关系,有的人禅定的善根特别强,不用太费力,一盘腿、一静下来,就成功了,这是因为前生有修行的关系。得到了色界四禅,然后再修四念住,他一下子就得三果,不需要先得初果、二果,然后得三果。
但是,另外有人不同,有的人般若智慧的熏习特别强,他学习佛法的智慧比定的功德来得厉害,他定熏习得比较少。他若修定的时候,不会很快就成功,但是他的毘钵舍那一修就成功了,那么这时候先得初果,而后得二果,再进一步得三果。
不管你是那一样善根强、那一样善根弱,都是要有的,只是有先后的不同,你一定要有多少。七觉支里边,有择的智慧,但是其中也要有定。
“舍”是什么呢?就是修行人在禅定里边的境界,心也不昏沉、也不散乱,心里明明了了的,而又没有杂念,平等而住。而且这个明静而住的境界,一直地相续下去,没有什么变化,不会忽然间又昏沉散乱了,这叫做正直。此外,这个得定的人不需要顾虑,是任运自然地就没有什么事,一直是明静而住,这叫无功用住。
七觉支, 念就是把这个法门现前,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的,把这个道理显现在心里面。然后去择、去观察,不断地这样观察,去掉一切的烦恼,去掉一切的执着。这样观察,要精进,不可以懈怠。喜是最后获得成功了,这个成功里面不但是智慧,还有禅定,禅定里面还有轻安、还有舍,这样叫七觉支。
我们学习的时候,是有前后次第的,可是修行成就的时候,并没有次第,而是在一刹那具备所有这些功德的。我们修四念住,由四正勤的精进,加上四如意足定的支持,成就信、进、念、定、慧的善根,有了力量,这时候才能到七觉支、得圣道。得了圣道以后,圣道还没有圆满,要继续地修行,就是八正道,八正道修行圆满,就得阿罗汉果、十地菩萨,直到证得无上菩提,就功德圆满了。
七觉支,包括了其他的六科,三十七道品一共是七科,其实是一回事。如果想要再进一步地学习,《大智度论》里边的三十七道品可以读,《瑜伽师地论》里面的三十七道品也也可以学一学,那就会更圆满地认识这个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