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恭逢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说到这尊东方世界的教主,就不能不提一部经典——《药师经》。很多佛弟子平时以《药师经》为日常功课,如果能提纲挈领地把握此经宗要,则在诵持经典时,对于全经的文义,能够更加了然于心。本经的总纲,可以大致分为两点:一、智示药师依正行果,二、悲济像法转时有情。
一、智示药师依正行果
本经上半部的纲要,可以从曼殊室利与佛陀之间的问答中看出来。经云:“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
此处是曼殊室利以大智为上求佛道,而向世尊提出此问,祈愿世尊为众开示诸佛名号、本愿及殊胜功德。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佛说了药师佛的名号、国土及其本因地中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大愿,与果德圆成的依正庄严。
这一大段文义,就是本经上半部的纲要,也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名的由来。

二、悲济像法转时有情
本经下半部的纲要,则是曼殊大悲恩济像法转时的有情众生。曼殊的问题,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以大智感佛说药师本愿行果功德,另一方面则是“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益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曼殊以大悲为下济有情,而发此问,感佛说药师本愿功德,使诸问者得大法益,拔除业障,消灾安乐。此大段又可分为两段:1、拔除一切业障,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
1、拔除一切业障
从如来加被方面来说,闻说药师名号,本愿功德,依之修习,即可拔除一切业障,得大利益安乐,蒙佛加被,消灾延寿,故此经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得度生死经》。此处功德包括:闻名灭罪往生和诵咒除病离苦。
闻名灭罪往生:诸愚痴无智众生,因为缺少信根,生时造种种不善之业,死后招三途极恶之报,但是藉由听闻药师名号本愿经,而得以灭罪往生。
如云:“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聚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
此等经文,都是说由闻名灭罪,并得转生善道或往生净土,蒙佛加被,拔除业障,得生善处。
诵咒除病离苦:若能念诵药师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寿。
如言:“曼殊师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这是说,无论是自诵或教人诵药师灌顶真言,皆得消灾获福。
从有情奉持方面来说,若人信受奉行诵读此经,即得获福免难与救命延寿二种功德。
获福免难:如果能依教修行,受持此经,则能于现实人生,获福免难。
如云:“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又云:“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狮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以上等文,都是说持诵此经,即得免除种种患难,于现生所求遂愿,获大福利。
救命延寿:救脱菩萨为利有情,示现种种延寿之法,使诸有情寿命相续。
如救脱菩萨答阿难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方所办,供养苾丘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杰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日,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无论是救身病以延身命,救国难以延身命,还是救诸难以延诸命等文,都属于救命延寿之法。

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
十二药叉神将,闻佛说此经功德后,即发愿于后末世,拥护此经,利乐有情。
所谓:“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
因此,本经也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经》。
以上两大段文,由曼殊的大智,示药师佛之依正行果;由曼殊的大悲,济渡像法有情。悲济像法转时有情,又分拔除一切业障与神将饶益有情两段。
此经实际上是由诸佛菩萨的悲愿,与药叉神将的护持,得以建立世出世间善法,使众生依而修持。如果将本经划归净典来说,则为随愿往生修行不退于琉璃净土;如果划归密典,则可拔除业障、消灾延寿于娑婆当人。因此,本经实则兼具净土、真言、无量法门之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