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玄奘法师传(83)——明濬回信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0-21 10:05



明濬回信


唐沙门释慧立 释彦悰撰

高永旺译注


四月,译经僧明濬答复博士柳宣,用自己撰写的《还述颂》来指出他的错误。偈颂说:

于赫大圣,种觉圆明;无幽不察,如饷酬声。

弗资延庆,孰悟归诚;良导可仰,实引迷生。

百川邪浪,一味吞并;物有取舍,正匪亏盈。

八邪驰锐,四句争名;饰非滥是,抑重为轻。

照日冰散,投珠水清;显允上德,体道居贞。

纵加誉毁,未动遗荣;昂昂令哲,郁郁含情。

俟诸达观,定此权衡;聊申悱悱,用简英英。



《还述》文中说:

近日收到柳宣的来信,先看了下《归敬》的文辞。阅览其雄健的文章,真是光彩四射,何其宏伟壮丽啊!详考其高雅的意趣,真是讲得太好了!难道不对吗?太可悲了!爱欲之海浊浪滔天,邪恶之山遮蔽日月。执着于人我差别的人,要颠倒坠落到什么时候?倚仗慢结的人,沉沦苦海永无穷尽。所以六十二种邪见争相竞发以安置自己,九十五种外道竞相牵扶而忘却归途。如来以自己的大悲本愿,无缘大慈,俯应众生,在内圆满具足四种智慧,于外显现六种神通,运用十力以降服天魔,激扬七种辩才来摧伏外道。穷竭这爱欲大海,用三空门济度含识众生;殄灭那些异端邪说,用八正道引导有情生命。指示因果,返本还源,真是伟大啊!大悲大智的妙用,真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啊。


昔日佛在菩提树下证得正果,使圣教恩泽遍及百亿须弥山;双林树下涅槃归真,振扬佛教伟业于三千大千世界。自从佛教西来,光耀东土;周庄王时东土就感应到夜里大放光明的祥瑞,汉代的明帝在晚上梦见金人飞升的征兆。最早摄摩腾、竺法兰点燃了佛法智慧的火炬,后有佛图澄、鸠摩罗什传承佛法灯炬,大盛佛道。他们翻译经、论,大力弘扬,以神异的道理济度时人,用高明的议论摧伏邪说,安于禅定,整肃万物。弘扬佛法的人相续不断,维护圣教的人比肩相随,海内外无不敬慕其德风,天人也都辅助教化,因此事业繁荣兴旺,长盛不衰。关于这一点,大家都能略知梗概。


当今的三藏法师,蕴含着神异的品质,特别优秀突出。饱读经、论,体察一味之旨;遍览五乘教法,无有遗漏。因为距离佛住世的时代十分遥远而感到悲伤,因为东土的佛教典籍缺失很多而感到悯惜。遥思圆宗义趣,于是以身许道;独自筹划,孤身上路。整衣振锡,寻究佛法的本源;出了玉门关,远游印度,很快到达尼连河畔。向天竺贤哲请教疑难,探寻幽深微妙的佛理;旋即回到大唐,教化神话苍生,弘扬真正的佛法,殄灭异端邪说。诠释从前缺失的佛典,使佛教经、论完备于当今;方等大乘的圆满宗义,较之从前也更加广大。


法师所弘扬的殊胜教义,绝妙至极,契合环中之中;心体真性,理体真空,超越天外之天。如果有所执取,有执取就会迷失心之真性;如果无所求取,没有求取就会滞惑于真如实际。不着两边,就连中道实相也要忘掉,即使遣除烦恼也不容易达至这样的修为程度,空之又空怎么能到达如此的至高境界?太重要了!太精妙了!真是至理啊!真是广大啊!妙契于心,然后将其当作法。从心识方面而言称之为“法”,就言语方面而论称之为“教”;法有自相、共相之分,教分遮诠、表诠之别。纯粹玄妙的佛法宗旨,岂是随随便便就能了解的呢?法师专心致志,详细考察佛法的根本和枝末,光明佛教典籍,打开进入佛道之门。大音稀声,应答大小问难;辽阔义海,容纳大小水流。于是海内外各地的高僧大德都服膺法师,纷纷前来问道,请教疑难问题。固然已经饱读经、论,不能探测法师学问的深浅;认真听学,也不知道法师见解的远近。


至于因明这种小道理,现量、比量微浅的概念,不过是初学者的基本常识、立论的前提条件而已。至若佛法核心的深秘奥义,微妙本体的成就功用,都在各部深奥的经、论之中,不是因明所论及的。吕才风采出众,早年就擅长多种才能;器宇轩昂,博通诸家之说,向来以知道许多事情而知名。阅览古典书籍,研究坏壁中的残书;触类旁通,穷究各家数术。在辩论的场所刮起暴风骤雨,在文翰荟萃之所发出熠熠光辉;意气风发,超乎青云之上,在当今率先显露声名。五行之说依靠他的解说,主爻之辞等候他的高论,一阅览《太玄》,全能解释疑问,再研究象戏,立马就获得成功。晋代的张华、汉朝的东方朔,确实也不如当今的吕才啊。不久博览群书,取得了不少成就,因为敬慕大乘,一向敦诚信奉,只因老朋友的出言相戏,忽然想要研究因明,不去请教老师,自己率性穿凿附会,比较判决各家注疏,妄加指责是非。在朝廷上喧哗议论,言辞形貌轻浮随便。考究他的志向,实在是难以嘉美;核查他的知识,真是愚惑啊!


该论共一卷,用五张纸写成,研究三种注疏的微妙之处,自己也解说了一遍。列举出错误四十条,当然没有一条是正确的。自己的见解既然没有正确之处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法师们的注疏本来没有错误而认为他们是错误的。认为是错的却不是真的错了,认为是对的却不是真的对了。认为对的却不是真的对了,那么对的也恒常是错的了;认为错的却不是真的错了,那么错的也恒常是对的了。否定错误的观点恒常是正确的,不因为你错误的否定而否定。吕才由于贬斥失当,导致各种错误。


首先,从生因和了因关系来看,吕才认为两者是一回事而不知道二者的含义不同;不能区分能了和所了,使用同一个名称来表述而不知道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法。还有,不能区分宗依和宗体,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宗体,误以为宗依就是宗体;不能区分喻体和喻依,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喻体,误以为喻依就是喻体。从以上两方面来年,真是白白生起各种疑误啊;从一开始的立论前提就错了,于是便生起各种错误的论点。吕才只因喜欢而研究因明二论,但是他师心自用,没有弄明白上下文句的语意,混淆字音的平声去声。又把“数论”误作“声论”,将“生城”误作“灭城”。岂止误解了因明格式的离合关系,就连语言文字的前后顺序都搞错了。又用汉语的民间俚语和讹传的音韵,来比拟梵语的啭音,虽然广引七种,而只相当梵语的一啭。但却不是梵语种的七啭音,仅是第八种呼声而已。错讹杂乱如此之多,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又案:

《胜论》主张世界是由极微的原子组成的,原子数量无穷尽,体积又极其微小;后来两个原子之间逐渐结合,形成二重原子。恒常存在的原子数量则减半,体积则比原来增大一倍。如此原子之间不断结合,多重原子的集聚便形成了各种形态的大千世界;穷究胜论的核心理论,只是无穷无尽的、单一的、不可分割的原子。吕才引用《周易·系辞》中所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认为这两种理论言语虽有差异而道理相同。如今考察太极无形生成有形,元气生成万物,岂能把一生多的太极说来比附多生一的原子说呢?旁征博引来显示自己见识广博,但是由于义理相违背,这种征引又有什么用呢?

所征的著名例证,生生之义貌似相同;如果解释的如同邪见,因而被深深拖累,又如何自免呢?岂能苟且贪图时下的虚名,混淆正邪是非,如果不是对自身有仇,怎么会到这种地点呢!凡所纰漏错误,怎么能说得完!只是由于率性而为,导致如此狼狈。树根既然不正,枝叶自然倾倒,于是便产生各种疑误,又随疑设难;身体弯曲而去求起立的影子,能得到吗?试举二三个例子,希望你能详察大意,不着调的错误很多,委婉答复如上。寻思吕才聪敏达鉴,怎么孟浪到这种地步啊!示显真俗之间的差别,犹如云泥难易,楚越一样显明;佛教宏大辽远,正法凝寂深邃,譬如洪炉并非掬一捧雪所能扑灭,渤海已岂是胶黏的舟所能渡越的呢?


太史令李淳风李君者,内心深沉神秘,襟怀邈远超世;专心精研九数,综览涉猎六爻。博考典籍图书,观瞻云气风水;鄙薄卫宏的气度不够宏大,轻视禆灶的预言不够精巧。神采飞扬,毫无凝滞;仰望实际,如同就在那里一样。既然属于吕才的余论,那我就回复他的问难。以真如实际作为大觉的玄躯,把无为法当作调御的法体。如果起信熏修或许可以证得,禀承自然恐怕不能成就。这恐怕是言语相似而意思却相违背,言辞相近而旨趣却差距很大。天师绝妙的道理,希望您再考虑。况且寇谦之天师,是崔浩特别推荐的;二人共同导致了佛教浩劫,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虽说并不是像淄水和渑水混合那样,难以分辨,也是自降身份,将黄金混同于铜矿啊。


博士柳宣器宇恢弘廖廓,学部竭尽典籍索隐,用仁义庇护身体,待人接物谨言慎行。恭谨严肃啊!汪洋浩博啊!擢拔刚正的节操高入云霄,淡泊清润的名声安定地方。芳声飞扬文苑之中,身处儒林之中,采集九畴的宗义,详细研究二戴的学说。至于《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不了如指掌,俯拾即是。樽俎都推行其标准,法度必定等待其决定,遂令《相鼠》那样的诗歌在民间消失,《鱼丽》那样的咏叹盈满于朝堂。真是名实相副,尽善尽美啊。至诚敬重之间,禀自平素的成就;弘护圣教之心,实在是由于素怀此志。你参与这种喧哗议论,我也为之感到羞耻,耿耿于怀。所以笨拙地写了这封回信,希望能发扬光大佛教法义。如果不是学通内外,洞察他学,怎么能激扬清浊,济度世俗,匡扶佛教呢!

昔日鸠摩罗什门下,精通佛法的高僧有三千人;如今在大慈恩寺的译场中,像那样的高僧如同市场上的人一样多。我的才识平庸浅陋,忝居译场末位。早上还庆幸有所听闻,到了晚上却感到忧惧惭愧。就我所知,撰写注疏的三位高僧,都是学贯五乘之人,他们的才德难以窥测,他们的词峰难以仰望。类似商羊飞舞,必然天降大雨;词语的迅雷发出声响,恐怕连捂住耳朵的时间都没有了。大家认为,古人说:‘一根树枝就可以让鸟儿敛翅栖息,何必使用繁茂的邓林;小小池塘足以让鱼儿在水中潜游,何必需要苍茫的大海。“所以大家不以我愚钝懦弱,责令我完成回复的任务,推辞不能获免,大略陈述梗概。虽然言辞不足为取,而义理或许可以一看。回顾自己平庸才疏,更增惊悚惭愧,直接陈述答复,别的没什么可说的了。

释明濬陈述

七日,柳宣收到明濬的回信,又挑唆吕才将此事上奏朝廷。高宗敕令各位公卿学士等前往大慈恩寺,请法师与吕才当面辩论。吕才词穷理屈,认错而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