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②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8-25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这三句是说明如何对治愚痴所招感生死苦果的方法。做菩萨要自觉觉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常常想到要广学,要多闻,才能增长智慧。智慧度愚痴,智慧是光明,愚痴是黑暗,有了智慧,自然是打破了无明愚痴,了脱生死。因此,广学多闻对学做菩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广,就是广博;学,就是学习;广学,广博地学习佛法,以及世间的一切学问。佛经中说“菩萨当于五明中求”。做菩萨,应该从五明当中学习。五明分别是:


一、声明:包括(1)文辞学:有关文章修词的学问。(2)语言学: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菩萨须学会各种语言,才能度化一切众生。(3)音韵学:好像佛经的偈颂,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的韵文,都是音韵学。(4)乐曲:佛教的梵呗、唱诵等。


二、工巧明:一切工艺、技术、历算等,都属于工巧明。比如,出了家,什么都得自己动手,要会烧烧煮煮,洗洗补补,下厨房要会煮饭烧菜,衣服破了必须自己缝补,这也是属于工巧明。


三、医方明:生理、卫生、医学、药物……这一类的知识,属于医方明。具有这方面的常识,可以作为引导、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四、因明:以宗、因、喻三支比量的辩论方式,来说明某种道理,相当于西方的逻辑学和中国的论理学。


五、内明:即是内学,就是学佛的人,本分内所应该学习的三藏十二部教典。


做菩萨需要上求下化,各家的学问,对菩萨而言都是度生的工具。因此,菩萨必须“法门无量誓愿学”,五明都要学习的。


多闻,多,表示数量很大;闻,是听闻;多闻,多多听闻佛法。菩萨不仅要广博地学习一切,最重要的还是要多闻。佛经中,释尊告诫弟子,在四十里之内,要是有法师、大善知识讲经说法,发心做菩萨的人,都应当去听讲。


《梵网经》说:“有新学菩萨,于一切说法处,不往听受咨问,犯轻垢罪。”不论出家、在家学佛的人,受了菩萨戒,就是新学的菩萨。做一个新学的菩萨,对一切说法的地方,有法师在讲经,假使不去听闻、受持、询问(请教),就犯了“轻垢罪”。换句话说,做菩萨的,应该要多多听闻佛法,参访大善知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华严经》也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宝,无灯不能见。”佛法,跟一般世间的道理不一样,如果不经过法师、大善知识解说,在经文中所蕴藏的意义,纵然很聪明、有学问,很有智慧,但对佛法一点概念也没有,还是不能够了解佛法真正的道理。好比白天有阳光,可以看清楚房中的一切东西,晚上黑漆漆的,房子里面虽然有好多的珍宝,没有灯光的话,是看不到宝藏的。同样的,我们没有听闻法师、善知识的开示,就不能知道佛法的宝贵了。


我们讲多闻,就是要多多找机缘听闻佛法。除了多闻之外,还要能够照着佛法去修持,将来才能够了生脱死。假使我们不能听法,而擅自盲修瞎炼,哪里知道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三藏十二部经典,要是没有人来解说,当然没有办法通达了解的,所以,多闻佛法实在非常重要。


由多闻而增长智慧,佛法称为闻慧。我们所学的,听过以后,自己要静下来加以思考,不然,亦是徒然的。闻法也是这样,听了以后,要进一步加以审慎地思考,这样启发的智慧,称为思慧。听了以后,加以思考,然后去实践(修行),由修行体会得来的智慧,称为修慧


智慧既然是妙用无穷,我们应当从闻、思、修三方面下手,来增长智慧,得到利益。一个人只要有智慧的觉照,虽然只是一双肉眼,没有得到天眼通,也是很明亮的,可以洞察世间的一切事理,这就叫做智慧。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