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国的“韦提希夫人”——独孤皇后(上):吾名伽罗,郎那罗延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4-16 08:53



隋朝作为一个结束了近四百年分裂局面的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并具有极大开创意义的朝代。隋文帝杨坚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复兴举措,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久经动荡分裂的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融合发展,从而开启了隋唐盛世。



隋朝皇室对佛教极为崇信,奉佛是隋杨皇室的家族信仰。从太祖杨忠到齐王(炀帝子),祖孙四代都有积极护持佛法的事迹。与隋文帝并称为“二圣”的独孤皇后,不仅是当朝政治系统中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位敬信佛教、弘护佛法、对隋唐佛教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


独孤皇后,名伽罗,河南洛阳人,是北周太保独孤信的女儿。出生于西魏大统十年(544)。当时社会普遍崇信佛法,独孤信也不例外,他给女儿取了一个极富佛教色彩的梵语名字——伽罗,意为香炉木、黑沉香。伽罗二字出自《华严经》:“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隋文帝尚未登基时,就已经娶她为夫人。等到文帝登基为皇帝时,便敕封为皇后。



巧合的是,隋文帝杨坚也有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名字“那罗延”,意为如金刚一样坚固不坏。当时风俗,王公贵族临产,必到寺院,文帝便出生于冯翊(陕西大荔县)般若寺。传说文帝出生时,红光照室,紫气满庭,紫气之色,能使人的衣服,并为之变紫,让大家惊奇不已。


这时,忽然有一名叫智仙的比丘尼无因而至,对文帝的父亲说:“此儿来处不比寻常,你们欲家秽杂,由我来抚养。”说来奇怪,文帝除非看见尼师,否则全家都无法令他止住啼哭,文帝的父母虽不情愿,却也只好忍痛让尼师来抚养。因此文帝在褓襁之际,就与尼师过着出家生活,吃斋奉佛,有十三年之久。



文帝性喜简朴,喜欢寺院里的钟声,偏好豆类制品,曾自言:"可能前世为一修道人。"文帝登位时,尼师已经圆寂,他不仅在群臣前屡次提及尼师的德行,并且亲自作传纪念。不仅如此,隋文帝念及智仙尼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决定将尼师的舍利子运往杭州,归葬灵隐飞来峰,并赐令在飞来峰顶建“神尼舍利塔”以资纪念。


因为年代久远,飞来峰顶的这座舍利塔早已湮灭,我们无法再亲眼目睹它的风采。但足以想见文帝对尼师的孺慕之情,对佛教的信仰之忱。



作为文帝配偶的独孤皇后不仅聪敏俊秀,文才出众,而且生性贤明,很有政治才能,文帝治国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她常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对处理一国的政事有很大的助益,故而与隋文帝并称为当时的“二圣”。


正因为文帝和独孤皇后与佛教深厚的感情和对佛法虔诚的信仰,才将崇敬三宝、扶植佛教的事业推展向全国,促成了隋唐时期佛教大发展的繁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