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三月初三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坐化日——展开遍十方 入时观自在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4-14 09:56


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布袋和尚

20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坐化纪念日。布袋和尚乃五代后梁时期应现于明州奉化的一位高僧,因常背负一只布袋,又称布袋和尚,因为被后世视为弥勒菩萨化身,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唐末的一天清晨,奉化长汀村前的江中水声大作,波涛轰鸣,滚滚江水犹如张牙舞爪的巨龙,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之势。


村民张重天正在田间劳作,他在江边生活了半辈子,见惯了春汛的洪峰浊浪,然而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颤如雷鸣的波涛声中,好像有一缕飘飘悠悠的仙乐从高渺的宇宙深处传来,在波浪之间回荡……更让张天重惊奇的是,深浊的江水之中居然漂浮着一朵从未见过的莲花!硕大无比,通体金黄,似乎放射着奇妙的光芒,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流徐徐的向上游飘来……


张重天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使劲闭了闭,然后再睁开,虽然金莲花不见了,可是在金莲花消失的地方,他看到了一捆柴草,而柴草上竟然躺着一条赤条条的男孩!



面临灭顶之灾,小男孩却浑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一样呼呼大睡,陶醉在甜美的梦乡,张重天没多想,赶紧用耙地的长柄镢头将柴捆拨拉到跟前,一把把小男孩抱了起来。不可思议的是,他刚刚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开没了踪影,而怀中的那个孩子好像早就知道会被他从洪水中捞起来一样,冲着他咪咪发笑。


张重天看那孩子圆头大耳,相貌端庄,不觉爱不释手。抱回家中,与妻子窦氏商量,认为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决定把他收养下来,后由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岳林寺的闲旷禅师取名“契此”。


小契此不但长的富态,而且是个福星,他天真活泼,俏皮好动,给张重天夫妇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更为神奇的是,自从领养了契此,多年来未曾孕育的窦氏,又喜得一女一男。当然,这也是张窦夫妇行善的结果。



契此从小就常随父母到岳林寺拜佛,还与寺院里的罗汉圣僧像称兄道弟。稍长,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便常到寺里嬉戏。契此似乎对岳林寺高大的建筑、辉弘的佛殿、巍峨的佛像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也受其父母崇奉佛教的影响,从而使得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后,也许是经历了心灵的磨难之后的大彻大悟,也许是超越了红尘之后的大智大觉,常有些令世人感觉趣奇的举动。最特别的就是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一个大布袋,见物就乞。当有人问他的法号,他就用偈语作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从此,他便以布袋而得名,被称为“布袋和尚”。



说起来,那只布袋也的确叫人好奇,它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瓦钵、木鱼念珠,还是破衣裳、烂草鞋,统统贮于袋中,似乎应有尽有。布袋和尚平时还捡拾人丢弃的废物置入袋内,人或讥笑其布袋是垃圾袋,笑答以偈:“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有时在稠人广众面前,他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开:“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再将所有物品收回袋内。


布袋和尚的形貌很有特点,“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矮胖。他的行为也很奇特,天将旱时便穿高齿木屐,天将涝时穿湿草鞋,人以此得知天气,而且他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那只大布袋似乎永远也装不满。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


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笑,言语无常,却多灵验。不几年,人们便都认识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逗小儿逐之,同时也就把自己那个布袋里化缘来的甜点干果分与周围的孩子。




布袋和尚的行为也很奇特,天将旱时便穿高齿木屐,天将涝时穿湿草鞋,人以此得知天气,而且他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那只大布袋似乎永远也装不满。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


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笑,言语无常,却多灵验。不几年,人们便都认识了他。他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逗小儿逐之,同时也就把自己那个布袋里化缘来的甜点干果分与周围的孩子。


契此从小就天资聪慧,出家后很接近百姓,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群众语汇,因此也常常能够用偈语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深奥的哲理。布袋和尚有次与人比赛插秧,谁输了谁请吃夜饭。四位农夫手起手落,不一会儿田中就绿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输了,他却呵呵笑着,高声吟诗:

手把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大伙一听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六根”不光是说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经指的眼、耳、鼻、舌、身、意,“稻”与佛“道”又谐音,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不仅描绘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辩证的哲理。人们在琢磨的时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乐呵呵地插完了秧苗。



布袋和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三月初三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圆寂,逝前坐在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了一首“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干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

说完,他便安然坐化。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显化。从北宋开始,大家便或画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于天王殿中,称为大肚弥勒,有的还让他带着那个“布袋”。佛寺中笑口常开、袒腹露胸的弥勒菩萨像,也就由此而来。


今日适逢布袋和尚坐化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忆念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师,感受弥勒菩萨应化世间的深厚恩德,祝愿大家都能像布袋和尚一样笑口常开,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