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正月初六 贤首宗五祖圭峰宗密禅师圆寂日——知见为法门,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冑,慧断为剑矛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2-17 11:39



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

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

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

唯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

——贾岛《哭宗密禅师》


2021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圭峰宗密禅师圆寂纪念日。



圭峰宗密禅师(780—841)是我国唐代贤首宗第五代祖师。果州(四川西充)人,俗姓何。因长期居住在圭峰山,因而号为“圭峰禅师”,谥号“定慧禅师”。宗密禅师年轻时即精通儒学,弱冠之年,听习经论,坚持素食,亲近诸方禅德。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宗密禅师赴京师应贡举,途经遂州,听闻道圆和尚讲经说法,因问法契心,于是跟随道圆和尚剃度出家,从拯律师受具足戒。宗密禅师在道圆和尚门下修学,常向道圆和尚请教自己经常思考的有关身心、因果,以及色空等诸多问题。为了解除弟子在修学过程中的疑惑,道圆和尚送给宗密禅师一部《华严法界观门》。宗密禅师和同道好友认真研习,“同志四人,琢磨数载”,这是宗密禅师和华严结缘之始。他从此中悟到了华严义理,所谓“净刹秽土,非坏非成,诸佛众生,何起何灭?由是念包三世,同时互促互延:尘与十方,全体相即相入”。


宗密禅师为沙弥之时,一日跟随僧众到府吏任灌家中赴斋应供。宗密禅师位居末座,以次授经,得到《圆觉经》十二章,读了其中一二章,便豁然大悟,身心喜悦。宗密禅师从此经中化解了许多疑情。回寺后,宗密禅师将自己的悟境告诉道圆和尚。道圆和尚说:“这部经是诸佛授予你的,你当大弘圆顿之教。你现在可以离开我这里,不要在这里滞留了。”



宗密禅师遂于当年奉命到别处弘法。宗密禅师先拜谒南阳慧忠禅师,慧忠禅师说:“你是真传教之人。”又参访洛阳神照禅师,照禅师说:“师为菩萨中人。”宗密禅师在广参名山古刹的同时,也在继续研究《圆觉经》,搜求有关《圆觉经》的注疏。


元和五年(810),宗密禅师抵达襄阳恢觉寺,遇到病重卧床数月的灵峰法师。灵峰法师通过对宗密禅师多天的观察,然后将其所藏的《华严经》和澄观国师所著的《华严疏钞》赠予宗密禅师,灵峰法师还没有来得及作开示,便圆寂于恢觉寺。宗密禅师阅读过这几部华严经疏之后,高兴地说:“吾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今复得此大法,吾其幸哉!”宗密禅师还应大众之请讲说《华严疏钞》一遍。


元和六年(811),宗密禅师前往东都洛阳礼拜菏泽神会祖师塔,住锡永穆寺,四众请他再讲说《华严疏钞》,他于是讲了第二遍。听众中有一位名叫泰恭的人,庆幸自己有殊胜因缘遇到宗密禅师,于是断臂酬谢师之恩德。



宗密禅师因没有见过清凉澄观国师,很想前往亲近。宗密禅师给清凉国师修书一封,讲述了自己对清凉国师《华严疏钞》的理解,以及自己学问生涯和思想变化,表达了归宗华严、师从澄观的意愿。宗密禅师派弟子玄圭禅师、智辉禅师,亲送书信敬奉清凉国师。清凉国师即批答回书云:“不面不传,得旨系表,意犹吾心,未之有也。非凭圣力,必藉宿因,轮王真子,可以为喻。倘得一面,印所悬解,复何加焉!”宗密禅师收到澄观国师回信,不禁喜极而泣。元和六年年底,宗密禅师到长安拜见清凉国师,清凉国师即为印证曰:“毗卢华藏,能从我游者,舍汝其谁欤?”


在执弟子礼的最初两年,宗密禅师昼夜随侍,不离左右。元和八年(813),宗密禅师开始在京城诸寺讲学,有疑问时,便随时向清凉国师请教,“初二年间,昼夜不离,后虽于诸寺讲传,每月两次听受菩提心戒,乃至无量法门,有疑则往来咨问不绝”。宗密禅师同时大量阅藏,并研究《圆觉经》。


元和十年(815),宗密禅师离开长安,到京城南郊的终南山专事写作。经过数年请益之后,宗密禅师于元和十一年(816)春常住终南山智炬寺,发誓三年时间足不下山,遍阅藏经。并完成了《圆觉经科文》和《圆觉经纂要》二卷。



元和十四年(819),宗密禅师回到长安,在兴福寺写成《金刚般若经纂要》和《金刚般若经疏钞》各一卷。这年冬天,宗密禅师在长安兴福、保寿两寺,根据玄奘大师所译的《成唯识论》和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解释世亲大师的《唯识三十颂》,开始撰写《唯识论疏》,彰显唯识宗趣,使人明了诸法唯是自心之理。至元和十五年(820)春天,宗密禅师著述完成《唯识论疏》二卷。


宗密禅师在从事著述的同时,还要化缘,感觉力不从心。于是便在长庆元年(821)退居鄂县草堂寺潜心修学。长庆二年(822)春,宗密禅师重治《圆觉经》解。他将以前所撰《圆觉经科文》、《圆觉经纂要》,以及所收集的诸种《圆觉经》的注疏,对照各种经论,进一步加以细心研究,开始撰写《圆觉经大疏》。


宗密禅师遂取先所制《圆觉经科文》及两卷《圆觉经纂要》,兼采数十部经论,数部诸家章疏,课虚扣实,率愚为疏,至长庆三年(823)夏末,方才注疏完毕。同年冬天,宗密禅师在终南山丰德寺又以《圆觉经大疏》的思想会通《华严经》,撰成《华严纶贯》五卷。



长庆三年夏,师还于丰德寺,纂《四分律疏》三卷。直至冬初,《圆觉经注疏》完成,又著述完成《圆觉经大疏》三卷,《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三卷。随后又注《圆觉经略疏》两卷、《圆觉经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仪》十八卷。


太和元年(827)九月,宗密禅师在圭峰着手撰写《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并于同年冬天完成本书的著述。《圆觉经道场修证仪》是宗密禅师对《四分律》内容的解析和细化。


太和二年(828)庆成节(唐文宗生日),唐文宗诏宗密禅师进宫,向他垂问佛法奥义,并赐予紫方袍,赐号“大德“。朝臣士庶,多受其教,成皆归仰。宗密禅师由此更加声名远播。宗密禅师这次在京城居留三年。在此期间,他结交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相国裴休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并深入堂奥成为师的大护法。宗密禅师曾多次应裴休之请,为他解答了很多禅宗的问题。



太和五年(831),宗密禅师上表要求回山修行。在归山之前,他曾回家乡扫墓,与双亲诀别,写了《盂兰盆经疏》二卷,阐述中国佛教的孝道,并比较儒佛孝道的差异。


同年,宗密禅师好友李训发动甘露门之变,清除朝中宦官,失败之后到终南山投奔宗密禅师。宗密禅师本欲将其剃度为僧,但被手下人制止。此后,李训在前往凤翔逃难途中,被宦官仇士良追杀。仇以藏好之罪将宗密禅师逮捕,准备将师杀头。宗密禅师坦然说:“贫道认识李训多年,也知道他反叛之事。然而本师教法,遇苦即救,不爱身命,死固甘心。”中尉鱼恒志钦佩宗密禅师的慈悲,上奏圣上开释其罪。宗密禅师因此才被释放。朝中之士听闻宗密禅师的慈悲善举之后,都感叹落泪。


宗密禅师曾先后为《大般涅槃经》、《大乘起信论》、《盂兰盆经》、《普贤行愿品》、《注华严法界观门》等经论做注,以及《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一卷等三十余部著作。因见禅宗门徒相互诋毁,于是撰著《禅源诸诠集》一百卷,集录诸宗禅语,并提倡“教禅一致”,奠定唐末至宋代间之佛教基础。另著《原人论》一卷,以佛教立场简要论述儒家思想,流传极广。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正月六日,师于兴福院告诫门人,令将遗骨施鸟兽缘,遗骨荼毗后分撒各处。说完之后,师便于坐禅中入灭。正月二十二日,四众弟子奉师身到圭峰山荼毗,得到数十粒舍利。舍利皆白润,门人哭泣恭请供养舍利,贮藏于石室中。师住世六十二,僧腊三十四,门弟子僧尼四众有数干人得到度化。唐宣宗追谥“定慧禅师”,塔号“青莲”。身穿孝服,执弟子礼的四众弟子多达千百人。


相国裴休亲撰碑文,略曰:“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分而为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曾非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故禅师之为道也,以知见为法门,以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胄,慧断为剑矛。镇抚邪杂,解释缧笼。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三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故皇皇于济拔,汲汲于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耸。人有皈依者,不俟请而往也;有求益者,不俟愤则启矣。虽童幼,不简于应接;虽傲狠,不怠于扣励。真如来付嘱之菩萨,众生不请之良友,其四依之一乎?其十地之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