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不空不有尊者(076)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1-01 19:35


驾羊超出风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
者乘如来初方便,自彻海漩三昧底。
三乘如来悲愿力,身如光影现十方。
持经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离欲者。

——宋 黄庭坚《罗汉赞》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七十三尊至第八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柒拾陆尊

不空不有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不空不有尊者铜像


诗 偈



性格粗豪丈夫色,意志坚毅好汉威。

遇事谨慎三遇过,海阔天空任腾飞。


偈解


性格粗豪是大丈夫的本色,意志坚强是好汉应有的气魄。但若遇事谨慎,凡事三思而决,则会海阔天空都任其翱翔。


此偈教导我们,处事莽撞是导致不顺的重要原因。如果遇事谨慎,为人有进退,则一切都事成。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跷腿而坐,双手扶腿,面庞圆润,慈眉善目。尊者秉持不空不有的佛教“中道观”,达到了“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柒拾陆尊不空不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尊者因为德行高尚而受到世人的赞扬,他通过长期的修持,明悟了“空”和“有”的道理,最终达到非凡的大乘境界。



空,指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虚而不实,有如镜花水月,故称真空。有,指空并非龟毛兔角那样虚无,故又称假有。


据《注维摩经弟子品》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宛义也。”


不空不有乃是佛教的“中道观”,佛教认为,一切事物迁流无常,而又相续不断,才是离开边见的中道,因此认为“夫法者,非空非有,难用诠叙”。


尊者正是一位拥有智慧的高僧,他通过修习禅定获得了真知。明白了空的真谛,从而达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证得罗汉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