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 | 不舍皈依体

编辑:王华 日期:2019-10-17 15:22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

如人堕海。忽有船来。
 
即便趣向。是皈投义。
 
上船安坐。是依托义。
 
生死为海。三宝为船。
 
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皈依三宝的功德。

  没有皈依三宝,即使敬香礼佛,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得到一个皈依体。那么,我们如何能得到皈依体呢?



何为皈依体?
 
  皈依体,由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代代传承而来。全身心地皈依佛法僧三宝,便意味着我们得到了由诸佛世尊沿袭至今的传承。皈依体也可以说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它无形无相,却有力量防护我们的心念。得到皈依体,遇境就会自觉忆念三宝、依教奉行。



皈依的发心
 
  皈依的发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发心,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中等的发心,是为个人解脱而皈依;下等的发心,是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应的,皈依体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发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体,依此类推。我们以怎样的心接受,便会成就怎样的皈依体。就象以器皿盛水,器皿有多大,装的水就有多少。茶杯只装下一杯水,脸盆则能装下一盆水,若是虚空那么广大的容器,就能容纳五湖四海、无量无边的水。所以,我们应当打开自身心量,以菩提心为载体,纳受上等的皈依体。更重要的是,观想六道一切众生和我们共同皈依三宝,共同领受三宝的慈悲加持。这样的皈依,才是最为殊胜的皈依。

  身为三宝弟子,不应再以其他宗教为皈依对象。在皈依之前,我们已经确定唯有佛法僧三宝堪为真正依止。一旦作出这样的人生抉择,应以三宝为唯一皈依处,绝不皈依其他宗教或鬼神。否则将破失皈依体,更为来生种下远离佛法之因。

  皈依体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是我们行进于漫漫修行路的有力后盾。守护皈依体,也就是守护了我们作为佛弟子的资格。一但退失皈依,就像因违规而被判出局的参赛运动员,即使再努力,也无法获得任何成就。

  当我们获得皈依体之后,应全力护持,警惕所有可能使自己破失皈依的逆缘,这就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学处,不得稍有违犯。当我们皈依之后,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宁舍生命,不舍皈依。无论以什么方式认同毁谤三宝的做法,将立即失去皈依体。



如何得到皈依体?
 
  如法的皈依,包括忏悔、发愿、正授皈依、回向等几部分。在皈依过程中,要听清和尚的开示。尤其是和尚宣布三皈内容时,更要听得了了分明,并以至诚恳切之心在三宝前庄严宣誓:"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宣誓的具体内容

尽形寿 皈依佛,
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
终不皈依邪魔外道。

尽形寿 皈依法,
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我所尊,
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尽形寿 皈依僧,
清净僧团为我所尊,
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体就是在此刻得到的。这是修学佛法的根本传承,意味着我们已经取得修学一切佛法的资格,同时也是成就解脱、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

  什么心态领受皈依很关键。
  以自利利他的菩提心皈依,将得到上等的皈依体;以解脱生死的出离心皈依,将得到中等的皈依体;以但求平安的世俗心皈依,只能得到下等的皈依体。



什么情况称为舍皈依?
 
  佛教的每一种戒都要以皈依为基础,没有皈依就没有戒。那么如果你皈依体失掉的话,那什么戒都没有了。

  1."即使命难也不能放弃归依",这一条做不到,为了保命把归依舍弃了,这是舍归依,是故意舍归依。

  2.或者你倒没有故意舍,你另外又崇拜一种其他的教,跟三宝平等起来了,虽然你没有舍归依,但是你实际上也舍掉了。

  能够使我们脱离苦海的,导引我们到清净的佛的最高的法身的,是佛法僧三个宝。

  你认为还有一个其他的可以跟他并驾齐驱的、相同的,那你就违背了你(皈依)的誓言了,你的皈依体马上就没有了。这个很危险。



两种情况会舍去皈依体

  一是跟小孩子开玩笑也好,碰到用刀来逼你也好,都不能说你放弃三宝的话。你一说的话,归依体就没有了。

  二是虽然你并没有说放弃三宝,但是,你看到其他的外道、气功师、婆罗门……,以为他的功德很大,与佛等同。有这样一个念头,归依体也就没有了。



失去皈依体的两个原因
 
  一是自己说"今天我不是佛弟子了"、"不皈依了"、"不做三宝的弟子了",这样一说,那就失去了佛弟子的身份。

你想皈依的时候,要花很大的力气:要知道皈依功德、要发愿、要亲临皈依的仪轨。失去的时候,你只要跟任何人说一句话就失去了。好的东西要好好保护,不要随便失掉。

  二是你如果自己想: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神教、印度教,这些跟佛教都是一模一样的,没区别,都是做好事,都是好人。这样的想法一旦有了,皈依也就失掉了。



  问:假如因起了烦恼等故,心里决定弃舍三宝,但未与人言,不久后悔,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已舍皈依?
  答:已舍皈依。

  问:什么是放弃皈依的等流果
  你放弃了之后,那归依体就失掉了。你这一次失败之后,以后你永远会失败,这是等流果。

  碰到一些危难就退了,以后你修行途中障难是很多的,那你不断地会退,那你什么时候成功呢?很难再有。



编辑|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