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 广修供养——我悉供养诸如来 5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9-25 10:24

 

  每当我们见到有信心的具德出家师父时,我们首先都会作顶礼,然后再作供养。对诸佛菩萨也是如此,首先是顶礼,然后再作供养。

  供养分二:①有上供养;②无上供养。



  有上供养
  所谓有上供养,即供养人间天界能得到的供品。这些供品的种类非常多,此处代表性地宣说部分。


偈颂
(供养支:有上供养1)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偈颂大意

  以最殊胜庄严的妙花、花鬘、伎乐、涂香以及伞盖,如是种种最胜庄严的资具,我以恭敬心供养一切如来。

  供佛的物品必须是最殊胜、最美妙、最上等的,不能用枯萎的花、腐烂的食物等不清净的东西作供养。

  什么供品最好,各人的标准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如果你自己觉得什么东西最好,就可以用其作供养。

  比如你认为草原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最好,那你就用这种花来作供养。此外,在供养的时候,不仅供品要种类多、质量好,而且供品的陈设也要极其美观。

  如果自己有条件,要将最殊胜、最庄严的资具供养诸佛;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观想将人间天界的一切最美好的供品(比如《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金、银、琉璃、砗渠、珊瑚、赤珠、玛瑙)供养诸佛。

  在作供养过程中,除了要力所能及地供养各种供品,更重要的是心要清净。如果没有吝啬、嫉妒、竞争等染污的心态,即便对如来供养一朵花、一支香等微少供品,也会有无量的功德。



供养的目的是什么?

  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得诸佛菩萨的智慧。《月灯三昧经》中说:"所有诸花鬘,一切香衣服,悉持供养佛,为求佛智故。"

  因此,在供养花鬘、妙香、衣服等资具时,我们要发愿:以此功德,愿自他一切有情早日出离轮回,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现前佛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在末法时代,虽然我们见不到相好庄严的真佛,但还有机会见到佛像,按《毗奈耶经》的说法,供养佛与供养佛像没有区别。

  有些佛弟子对于修持心性、安住见解等胜义善根比较重视,对于供佛、持戒等世俗善根却不重视,其实这是一种偏颇的行为。不管在印度、藏地还是汉地,都出现过很多不可思议的高僧大德,从这些高僧大德的传记来看,当证悟境界越高时,他们对于世俗善根——上供下施、积资净障也越重视。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养成供养三宝的习惯。


 
偈颂
(供养支:有上供养2)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偈颂大意
 
  以最胜妙的衣服、末香、烧香、灯烛,这些一一都像须弥山那样高广,我以恭敬心将其悉皆供养诸如来。



偈颂里提到的供品

  1.胜妙衣服
  世间人特别喜欢好衣服,而修行人一般不太重视衣服,但不管自己喜不喜欢,我们都应该供养诸佛最胜妙的衣服。不仅要供养真实的衣服,甚至在商场看到好衣服时也可作意幻供养。

  2.妙香
  此处的妙香包括人间和天界的各种名香,末香是粉末状的香,比如檀香末、沉香末等,烧香是燃烧后散出香气的香。

  3.灯烛
  所供养的灯应该是各种各样并且极其广大。长行文中说:"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总而言之,在作供养的时候,不仅供品在颜色、形状、品质等方面要最殊胜,而且供品的陈设也要庄严,要让人一看就生欢喜心。在此过程中,如果自己有经济条件,供品当然是多多益善,如果没有经济条件,也可以作意幻供养。有关经论中还讲到,在佛前陈设花、香、神馐、灯、水,这五种供品。



供养的意义
 
  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院都有给诸佛菩萨上供的习惯,比如:如意斋,吉祥斋,上堂斋等,所谓"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供养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表达对佛陀的尊重和恭敬,同时也表示我们对佛恩的报答!

  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样修行,才知道怎样摆脱烦恼和痛苦。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也报答不尽。我们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要供养。

  从偈颂的文字看,虽然只说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且要供养世界上所有对我们有恩惠以及没有恩惠的人。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要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



佛教中提倡培植三种福田
 
  一是恩田。
  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着一种感恩心,来报答他们的恩情。

  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佛子。

  二是敬田。
  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三是悲田。
  悲田,指我们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们,帮助他们。表面上看来,我们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种福报,所以只要看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人家。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
 
  种田,就像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

  事实上,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个人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来源于培植福田。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