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被辱不嗔难⑧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4-22 15:05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二章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被辱不嗔难】
 
  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是我得罪了你,你往往会以牙还牙,我骂你一句,你回我一声;我打你一下,你回我一拳,这样就扯平了。可是,有时候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人家骂,受欺负、被侮辱,这一口气怎能吞得下去?换句话说,遭受到没有道理的欺负和侮辱,还能够不动无明、不动肝火、不气忿,甚至还要向对方低头,这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为什么呢?

  遇到有人用各种语言,讽刺、挖苦、贬低、嘲笑、轻蔑、侮辱等,心不嗔恨,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一切众生皆因有我而心生种种烦恼。喜听他人赞叹,不喜被人轻视,源于执著自我的存在,所以,遇到他人侮辱,心不嗔恨,很难做到。



  众生因贪嗔痴慢疑烦恼而轮回不止,但也有轻有重的差别。三毒轻者,遇人诽谤,心虽不悦,烦恼生起,但无嗔恨。三毒炽盛者,遇人谩骂、讥讽、嘲笑等,嗔心顿起,与人对骂,或是殴打,如此一来,各种恶行即产随即产生。

  世间之人有此举动尚可理解,但作为求道之人,不可与人争论不休,亦不可太过于在意自己,当抓住逆境被辱机会,破掉人我执。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为求佛道而修行,怎可与凡夫众生一般计较。若有人轻贱、侮辱、谩骂,此正是在与众生结缘,应当发愿成就之后,度脱一切曾经谩骂侮辱毁谤自己之人。

  遇他人语言不善,讥讽毁谤时,应保持沉默。学佛之人,心胸宽广,放下自我,不与人争,不见人过,与圣同行,种解脱因。如遇恶劣外境,心生嗔恨,轮回苦海,堕落三途,难以出离;若遇人骂,无嗔无恨,欢喜面对,如此即成为解脱的资粮,亦是未来度化众生的因缘。



忍辱仙人的典故
 
  《金刚经》里面说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的忍辱。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歌利王。一天,他带着宫女到山中去打猎,打得倦了,就倚着树干休息、打盹。宫女们乘着这个机会到处游玩。当她们看到山洞里有位老修行在那儿入定,就叽叽喳喳地笑。

  仙人在他人的哄笑中睁开了眼睛,随即指着垂在洞口上的牵牛花,告诉这些宫女:"你们诸位好开心喔!你们就好象这些垂着的牵牛花,长得很鲜丽,讨人喜欢,但是再过两三天,它就凋谢了。你们迟早总有一天,也会象我这么白发苍苍、视力茫茫,因为人生是无常的啊!"仙人就这么样跟他们讲道理,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

  这个时候,国王突然醒来,见到旁边连一个宫女的人影也没有,心中不免嘀咕起来。"这些死丫头,跑到那里去野了?"

  回头一看,不远的地方有个山洞,哇!她们都围在那儿,做什么啊?不由怒火千丈,于是上前,忿愤地责问洞中的老人:"你为什么勾引我的宫女?"

  "你是什么人啊?"老人慢条斯理地问他。
  "你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是一国之君歌利王,你居然有眼不识泰山,胆敢勾引我的宫女。"

  盛怒之下,歌利王反问:"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忍辱仙人!"

  "你是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应该没有嗔恨心。"
  "是的!"

  "好!我要试试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嗔心。"
  歌利王转过身去,对卫兵下令:"把他的耳朵割下来,鼻子也割掉!"

  在国王的命令之下,有的挖忍辱仙人的眼睛,有的割鼻子,有的割手割脚,把忍辱仙人整个身体节节肢解了。但是,忍辱仙人始终并没有动嗔心。

  这位忍辱仙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是修忍辱行的。可见,被辱不嗔,虽然是件难事,但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是办得到的。

  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劫的修行,舍弃了无数的头目髓脑,终于成为伟大的佛陀。



弥勒菩萨的忍辱偈
 
  弥勒菩萨曾经说过这样几句偈语,是我们做人的格言,修忍辱的法则。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弥勒菩萨化现的布袋和尚,是位不修边幅的邋遢僧,让人家看见了,感觉很讨厌,往往要咒骂他。面对着人家的讥骂,他毫无所谓,不去跟人家争辩,只是笑嘻嘻地说:"对!对!对!你骂得好。"

  你骂我,我回你,我岂不是很辛苦?你打我,我打你也很辛苦呀!哦!你吐口水我就擦掉,你假如吐个不停,我就必须擦不停,多麻烦呀!不如索性不动,让它自己干了,我岂不是省点力气?你骂够、打够、吐够了,没有事情了。弥勒菩萨的胸襟就是被辱不嗔。佛弟子一定会要有忍辱波罗蜜的功夫。

(待续)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