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圣两忘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1-22 14:45

   仰山慧寂禅师有位杰出的弟子光涌,有一天仰山问他:"你看师父象驴子吗?"光涌说:"看师父也不象个佛。"仰山再问:"不象佛的话,象个什么呢?"光涌说:"如果象个什么,那跟驴子有什么差别?"仰山大为赞叹:"凡圣两忘,情尽体露。"是否光涌已摆下对立俗情,明心见性呢?



  象驴子也好,像人也好,像佛也好,都是执著。一般人执著于希望自己伟大或觉得自己伟大,因此热衷于追求名望、财富和地位。但从佛法的立场看,名利都是虚妄的、暂时的,都是不可靠的;内在心的宁静、清净、安定才是最好、最实在的。
 

  如果时时计较于希望成为圣人或觉得自己已是圣人,把别人视为凡夫,这种心态有待商榷。希贤希圣是世间的学问和观念,但从禅的角度而言,这虽好,但不够好。好处是能使人上进,但若把凡圣当成截然不同的两个形态,就变成形式化、偶像化,不易被大众共同体会和学习;即使学习也易流于虚矫、模仿,学习不成则会消极、灰心。应把凡圣的问题丢掉,自己与众生平等,自己与佛平等,如此才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否则永远在凡夫阶段。


 
  自认是圣人的人依然是凡夫,因为他有对立的观念存在。他可能知识高、反应快、自信强,但那也不一定是真的自信,他也许威赫一时、一呼百应,从而洋洋得意,其实他可能是个侏儒,一旦失势则如病猫,见什么都怕。唯有把凡夫和圣人的界限和执著放下,和光同尘,春风化雨,才是禅的境界,才是自然的、平常的,而不是凸显的、造作的。

  仰山和光涌放下凡圣的两截,站在平等的立场,像什么都可以。
 

  一般人对禅语无法理解,其实很容易明白。心外是有差别的,差别现象是外在的事实,但不要有差别心。少一点对差别心的执著,于自己可以少一些烦恼,对外界可以少一些伤害。


编辑|慧容
摄影|一叶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