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苏槃豆尊者,古印度罗阅城人,姓毗舍,俗称世亲菩萨或天亲菩萨,乃世人亲近供养之意,作《大乘百法明门论》、《妙法莲华经》、《无量寿经》等。为无著菩萨之同母弟,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一祖。
尊者父光盖,母严一,家富无子,父母乃祷佛塔求子,一夕,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后一月果产一子,即尊者。年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感毗婆诃菩萨为其授戒。未师事闍夜多之前,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静无欲,为众所归。闍夜多欲度之,乃对众云:"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他闻其说,遂发无漏智,后继闍夜多衣钵,宣通佛经,广化众生,行化至后那提国时,付法予摩奴罗,跏趺而逝。
据说他为了取舍阿毗达摩一系理论,曾匿名化装,到有部的学术中心迦湿弥罗城,学习有部教理四年,后回到富娄沙富城,用经量部教义,批判有部,集众宣说。且随讲随写,著成《阿毗达磨俱舍论》。此论一出,颇有争论,而无有能破者,时人称此论为聪明论。
世亲在北印度宣扬小乘,隐蔽大乘,其兄无著怜悯之,托以疾病,诱其来见,命弟子于邻室宣读《华严经•十地品》,世亲闻之,感到其法深妙,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扬小乘诽谤大乘的错误,要割舌以谢过。无著对他说:"你先前既用舌头诽谤大乘,现在何不用舌头来赞扬大乘呢?"
这样世亲乃舍小入大,广造论释,宣扬大乘,与其兄共同创立唯识宗。他在《唯识二十论》和《唯识三十颂》中,充分阐明了他"识生似外境现"的思想,意即外境本来并不存在,由于识生起的作用,转变成为心的对象,如同病目见空花。他的这两部论颂,集唯识思想之精华,也是唯识学说发展的高峰。
又据考证,世亲有同名之二人,即著《俱舍论》之世亲和无著之弟世亲。之所以将二人混同,系因真谛所译之《婆薮槃豆法师传》之载,以二人为一人。
婆苏槃豆,又作婆槃豆、筏苏槃豆、筏苏畔徒、婆薮槃头、婆修槃头。
罗汉解签:
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被污染,光明磊落的人也有内心迷惑的时候;身处安稳的环境中,要多思量可能出现的危险,作好应对的准备。礼让谦恭是处世第一要义,凡事殷勤谨慎才能顺达顺利。
得此偈者,正处危局中,名誉也恐有污损。凡事都须更加殷谨待人更应谦虚礼让,切莫太出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