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玄,又叫作十玄门,是贤首宗重要的学说。贤首宗人为显示法界圆融、事事无碍、相即相入、无尽缘起的玄义,立此十门。十玄有新古之别,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及法藏前期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简称《五教章》)、《华严经文义纲目》所立,叫作古十玄;法藏后期在《华严经探玄记》所立,叫作新十玄。新十玄的名称如《探玄记》卷一所说:“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隐密显了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法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明具德门。”现在分别解说如次:一、同时具足相应门。是说所有迷悟染净情非情等十方三世一切诸法
发布时间:2023-06-30
农历五月十三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 伽蓝主者 合寺威灵 钦承佛敕共输诚 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 梵刹永安宁伽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僧伽”为众,“蓝摩”为园,合起来的意思是“大众共住的园林”。在佛教中,“伽蓝”一般是指僧众居住的场所,也就是指“寺院”。《十诵律》云:“地法者,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房舍故。”与此同时,梵语中的伽蓝还有“无诤之地”的意思。伽蓝菩萨,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护持僧伽蓝的神众有十八位,即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观,合称为“十八伽蓝神”。经
发布时间:2023-06-30
1概说现在特别提出“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比观一下:释迦牟尼佛所以要说这一部经,无非使现在将来一切众生依经修观,往生兜率内院的。然此内院乃是弥勒菩萨无漏福德所成,也是诸天兴供之胜妙善根所成的净土,所以一生其中,就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并非通常之生兜率天可比。我们要晓得,净土是对秽土说的,由正报而有依报,有依报必有正报,故言净土即总摄依正庄严。十方诸佛菩萨所居皆为净土;二乘圣者及六凡众生依住的地方则净秽非一,区别不一。现在专就净土来说,把十方净土与兜率净土来略作比较观察。2十方净土净土是很宽广的共通名字,犹如光是讲寺院,即包括全中国的寺院都在其内。举雪窦寺则只说一寺,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
发布时间:2023-06-28
白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苏州天平山上的白云泉,自此诗问世后方扬名于世,由此可见本诗之妙。首二句描写了白云泉中自由自在的白云与无牵无挂的泉水,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纯朴的山林生活的向往。一句“云自无心水自闲”,看似闲来之笔,实为着笔不凡。尾二句起伏跌宕,一改前句冲和平淡之风致,以“奔冲山下”与“添波浪”两处富于动感的动态描写,看似埋怨泉水多事,为纷繁的世间再添烦苦,实为表现泉水自由奔泻的自由个性,同时暗喻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自由旷达的禅境的倾慕。“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夜题玉泉》)便是诗人对此诗的绝妙注脚!全诗以实衬虚,寓情
发布时间:2023-06-27
传灯传灯录①所载诸师,如六代相承②、五灯分焰③诸大尊宿④,皆天下古今第一流人物,所谓“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⑤者是也,岂易言哉?而今人或得一知半见,或得些少轻安⑥,便自以为大悟大彻。而无眼长老又或以东瓜印子⑦印之,一盲众盲⑧,非徒无益而有害,可胜⑨悼欤!注释①传灯录:即《景德传灯录》,凡三十卷。北宋道原禅师撰。为我国禅宗史书之一。原题名为《佛祖同参集》。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1701人之传灯法系,内容包括行状、机缘等。其中附有语录者951人。以灯能照暗,法系相承,犹如灯火辗转相传,喻师资正法永不断绝,故称“传灯”。②六代相承:指中国禅宗祖师达摩
发布时间:2023-06-27
月夜泛舟【唐】法振法师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称“烟波钓徒”的唐代词人张志和一首《渔父》,将多少代人带入清新超脱的境界。词中的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界。而此诗中的西塞山,与韦应物的《西塞山》一诗所指相同,位于今湖北大冶县境内。首二句以工整的对仗,勾画出一幅深夜的美景,意境清明空澄;后二句以实衬虚,如梦如幻,那舟中客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静卧素舸,枕月梦花,神游天外,进入了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之中。全诗如画如幻,着笔不凡,给人清幽渺远的禅悦意境。
发布时间:2023-06-26
哭柏岩禅师【唐】李益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吊祭诗。首联写禅师临近生命终点之际,与众平静道别,没有任何愁苦落寞之感,何等坦然自若!颔联继续描写禅师生前的生活百态:亲自督修埋骨坐塔,日日清扫供佛影堂,一刻不曾松懈修持。颈联以严谨的对仗与平实的笔墨写禅师的风骨:日夜闻钟参坐,春秋托钵修心,展现了一代大师“平常心是道”的精神风范。游方的禅子们,将“空”游柏岩了,他们到达柏岩会真正体会到“空”的禅意。全诗层层迭进,表现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之情。贾岛也做过一首《哭柏岩禅师》,可参照一读。诗云:“苔覆石床新,师堂占几春
发布时间:2023-06-26
波罗提木叉,指七众防止身口七支等过,远离诸烦恼惑业而得解脱所受持之戒律。翻译为随顺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最胜、无等学。佛陀所制定的戒法,包括在家的五戒、八戒,乃至出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能奉持这些戒法,自然就能够得到解脱,得到心解脱、慧解脱、俱解脱,乃至涅槃的解脱,这就是别别解脱。同时,我们如能奉持戒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六根、六尘乃至六识,处处都可以得到解脱。此戒以防护诸根,增长善法,乃诸善法中之最初门。若持戒则能远离惑业之系缚,得无漏清净智,系世间诸学中之最上者,故有无等学之誉,如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说:“于诸光明,日光为王;于诸山中,须弥为最;一切世间学,波罗提木叉为最;(中略
发布时间: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