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艺术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灵隐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习俗,是杭州灵隐寺在腊八会期,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它上承周秦腊祭习俗遗绪,下启唐宋江南地区腊八节习俗之先,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是我国腊八节习俗的杰出代表。老底子杭州人有腊八节“打斋饭”的说法,即平日寺院僧人受百姓食物供养,到了腊八节,僧人将..

发布时间:01-18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三千年前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乔答摩·悉达多为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经过种种努力,终于舍弃王宫优厚的生活,放弃王子尊贵的地位,出家修道。出家后的太子各方寻师访道,光阴荏苒,不觉度过五、六年的岁月。各方寻师访道的结果,虽未能如愿,但太子并未感到失望。他变得更加坚强,深感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

发布时间:01-1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解空无名尊者(084)

驾羊超出风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者乘如来初方便,自彻海漩三昧底。三乘如来悲愿力,身如光影现十方。持经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离欲者。——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七十三尊至第八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捌拾肆尊解空无名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解空无名尊者铜像诗 偈时运独钟无可非,功成名就莫迟疑。今..

发布时间:01-17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中国佛教史略之后汉佛教(三)

和安世高、支谶两大译师同时的竺佛朔、安玄、支曜、康孟详等人,也都各有传译。竺佛朔(一作竺朔佛),以灵帝(一作桓帝)时携带《道行般若经》梵本来到洛阳,在熹平元年(172年,一作光和二年,即179年)把它译成汉文,光和二年又译出《般舟三昧经》。佛朔执梵本宣译时,先来汉地通晓华言的支谶替他传语,所以《道行》事实..

发布时间:01-17

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3-5世纪 古犍陀罗地区造像片岩雕刻规格:13.3 x 8.6 x 8.3 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此像是3-5世纪古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佛像珍品;此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在雪山六年苦行的形貌;悉达多太子头饰螺发,宽额凸起,满脸虬须,表情刚毅庄严。双眼亦因缺少营养已经完全抠进脸庞,两只眼眶外露,却仍然炯炯有神。鼻梁直..

发布时间: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