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识 | 杭州飞来峰《理公岩记》石刻碑文探踪③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5-08 15:56

 西来识得武林峰,自此灵鹫护法门;

冷泉猿啸余音在,龙泓燕寂旧岩存。

咸和教传灯犹盛,仰瞻理公功德尊;

昔日摩崖山中隐,何人识踪破迷沦。

——《理公岩记》碑文寻觅题记



  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所书《理公岩记》碑刻,位于青林洞口左侧洞穴两块巨石的缝隙坐西面东的岩壁上方,碑文高1.9米,宽1.5米,碑文篆书13行,字径约13厘米,共计211字,为凿岩平石凿刻。篆体书法,圆底阴刻,萧散自然,苍劲古拙,结构工稳。



  碑文记载了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燕寂之后葬于理公岩。以及元至正年间,功德主捐金凿岩刻像的事迹。理公岩摩崖篆碑的撰文与书法,都由元代书法家周伯琦完成,使得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理公岩记》碑刻全文

  理公岩,晋高僧慧理师燕寂焉,在钱塘虎林山天竺招提之东南,玲珑幽邃,竹树岑蔚。至正九年,上人慧苣,来居观堂,起废缉敝,爰辟是岩。窈窕缭复,霩如堂皇,云涌雪积,发泄灵蕴。后七年,左丞绥宁杨公之弟元帅伯颜,清暇游愒,抉奇乐静,捐金庀工,载凿岩石,刻十佛及补陀大士像,金碧炳赫,恍跻西土,冀徼福惠,寿我重亲,利我军旅。冰释氛沴,永奠方岳。岩之异胜,诞增于昔,为虎林奇观。实苣公轨行精悫,有以致之。居甿号曰菩萨,盖非夸益。天竹和尚允若师,腊以八十,与苣同志,征文示久,乃篆诸石。浙省参知政事番阳周伯琦伯温记并书。
 
碑文的大意

  碑文大意是说:高僧慧理和尚在理公岩圆寂。理公岩位于钱塘虎林山(武林山)天竺飞来峰的东南,这里风景"玲珑幽邃,竹树岑蔚"。

  元至正九年(1349年),上人慧苣和尚住锡观堂(灵鹫寺),将凋敝已久的寺院观堂整修一新,香火兴旺。

  之后过了七年,功德主来寺院捐金造像,刻十佛及补陀大士(观世音菩萨)像。这位功德主是"左丞绥宁杨公之弟元帅伯颜"。

  至此,理公岩和理公岩前寺院观堂,兴旺程度胜于往昔,成为"虎林奇观"。

  这是因慧苣和尚功德感召所致。慧苣和尚被人称为上人菩萨,这并非过分夸奖之词。

  "天竹(天竺)和尚允若师,腊以八十",已有八十岁,他与慧苣和尚志同道合,希望有人能将此事勒石记载,流传后人。浙省参知政事番阳周伯琦伯温,撰写碑文并大书篆字刻碑。

  摩崖功德碑刻末有隶书小字题跋两行,云:此碑同□叶子得之理公岩。攀萝剔藓,相与太息。何二百年来人莫知而志莫载邪?岂尤物神护,将班光终难掩,文宝久秘者必彰?刻虽晚出,余与郎子爱其古也,用表于世。嘉靖戊戌冬十二月立春日,叶彬题。

  另有题跋曰:同治八年十月,山阴孟沅、太平陈□英同观。


 
《理公岩记》碑刻局部

  《理公岩记》碑刻石面,经明代郎瑛清除苔藓,整碑如初刻之新,藏于罅隙,不为世人知,故幸免于日久抚摩,至今字迹清晰,叹为观止。13行碑文,每行17字,唯第八行因石面有泐处,止16字。第十行"菩"字下,亦有泐处,故其上"号曰"二字偏小。由此可以推断,前人摩崖,乃直接于石上书写,根据石壁的自然条件,分朱布白。遥想当年书家,在这罅隙之间,着墨挥毫,那份从容淡定,胸有成竹,后人惟有仰止。



  摩崖功德碑文之中出现了六个人,高僧慧理和尚、上人慧苣和尚、天竺和尚允若师和左丞绥宁杨公、杨公之弟元帅伯颜、浙省参知政事番阳周伯琦。



01 上人慧苣和尚

  据碑文介绍,至正九年(1349)慧苣和尚来理公岩,将此处凋敝的寺院观堂(灵鹫寺)整修一新。十六年( 1356)江浙左丞杨公之弟伯颜到此游憩,为岩之异胜、景之清幽所动,遂捐资雇匠,载凿岩石,刻十佛并补陀大士(观音菩萨)像。

  慧苣和尚恢复观堂的善举以及青林洞一带的清幽环境,是伯颜施造佛像的前提与动因。慧苣和尚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苣菩萨。所以,在摩崖碑文中,周伯琦花了更多的篇幅褒扬慧苣和尚。



02 左丞绥宁杨公与其弟杨伯颜元帅

  至正十一年(1351)元末农民起义;十二年三月,方国珍再度反元,对江南地区展开攻势。江浙行省首府杭州一度被攻克。十三年,张士诚于泰州(今江苏东台)起兵。十五年,张士诚攻破新设的淮南行省省治杨州路。九月,湖广行省左丞阿鲁恢,调苗军至江淮战场。十月初一,收复了扬州。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朱元璋先后渡江,入江浙境内。江浙行省有效管辖区大为缩减。杨完者统领的苗军,镇守距杭州路不过200里的嘉兴路。同年秋七月,杨完者率军与民众一起向攻入杭州城的张士诚部实施多路反攻,并将之击溃。此后,杨完者与浙省参知政事周伯琦一起力主招降张士诚。



  早在至正十六年二月,杨完者已升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后又升任江浙左丞。他的苗军及其家眷均驻扎在杭州城北的德胜坝(德胜坝又称德胜堰,历史上的德胜坝大约东起今杭城德胜路南段,西至运河边)。

  显然,杨伯颜是跟兄长随苗军自湖广转战江淮至杭州的。所以,杨伯颜在理公岩造像的具体时间应该是至正十六年秋七月,即杨完者统领的苗军收复杭州后。


 
  周伯琦与杨伯颜之兄杨完者,当时同在江浙行省共事。按元正规官制,元帅、副元帅均为正三品武官。杨完者是由千户累阶至元帅的,他在出任参知政事之前,已经拥有正规的元帅官职——海北宣慰司都元帅。杨完者升任江浙左丞后其备任命元帅的实权。由周伯琦篆文碑记得知,杨完者之弟杨伯颜也为元帅,可能是杨完者升任江浙左丞后任命的。

  篆文碑记中"寿我重亲,利我军旅。冰释氛沴,永奠方岳。"之句,均是面对时局而发的祝愿。


 
03 浙省参知政事番阳周伯琦
 
  周伯琦(1298—1369年),字伯温,自号玉雪坡真逸, 江西饶州人。幼年随其父居大都。

  《元史》卷187列传"周伯琦"条记,至正八年(1348) 周伯琦被召为翰林待制;至正十四年(1354) 任浙西肃廉访使;至正十七年(1357)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


 
  周伯琦"仪观温雅,粹然如玉,虽遭时多艰,而善于自保。博学工文章,而尤以篆、隶、真、草,擅名当时"。

  理公岩摩崖篆碑的撰文与书法,都是由周伯琦一手完成的,使得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浙江省图书馆藏有碑文的拓片。
 

 
馆藏碑文拓片影印件



  理公岩摩崖篆碑,未落款所题时间。杭州下天竺三生石石壁,刻有周伯琦的另一则摩崖:"至正戊戌 ( 1358)二月廿三,浙省参知政事鄱阳周伯琦伯温,将镇中吴。专别允若教师,重游香林,题名崖石,以纪岁月。是日,就谒观堂菩萨慧苣,篆《理公新岩记》。灵鹫主者友口来会。从游者,男宗仁、宗智。"

  据此可知,摩崖功德碑刻于至正戊戌十八年( 1358)二月。之后,鄱阳周伯琦伯温,"将镇中吴"。上任之前,特地去灵鹫寺向"允若教师"告别,并去看望了观堂菩萨慧苣。


 
钱松胡震考证碑帖石刻 整篇书法隽秀端庄
 
 
后人唯有仰止 理当精心保护

  从周伯琦摩崖功德碑刻的描述看,杨伯颜十佛一观音造像,应该是为慧苣观堂所造的,如是石窟造像,一般会在飞来峰洞窟或山崖上留下些许痕迹,不过这些痕迹,至今未得寻见。

  周伯琦《理公岩记》摩崖,既然是功德碑刻,为何刻于极为隐蔽之处?其中缘由请读者各自探究。(完)




 往期回顾 
●藏识  |  杭州飞来峰《理公岩记》石刻碑文探踪①
●藏识 | 杭州飞来峰《理公岩记》石刻碑文探踪②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