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探访佛教古建,参寻唐宋韵味——云林书院传统文化游学金华、丽水活动小记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1-05 09:19


中国古建之美,享誉世界。传统古建筑是艺术、是生活,更是智慧。江南地区,更有其特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诗文短短两句,既写出了江南美景的朦胧深邃,也写出了江南佛教的兴盛往昔。即便岁月更迭,风雨侵蚀,曾经梵音阵阵的殿宇塔幢,如今依旧沉静安宁、遗世独立。


2021年10月30至31日,云林书院传统文化游学活动走入金华和丽水两地,探寻武义延福寺元代大殿、金华法隆寺唐代经幢、松阳延庆寺塔等佛教古建“国宝”,感受江南名城古寺中的东方营造美学,深入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本次游学队伍由云林书院国学班及明行读书会的活动学员组成,成员们在游学过程中参访学习、探寻体悟,完成了一次学、观、思、修相结合的古建美学实践课程。


金华地区·武义延福寺


千年古刹延福寺依山傍水,坐落在素有桃源之称的桃溪镇,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被誉为江南一绝、国之瑰宝,其历史文脉绵延悠长,建筑艺术高深精湛,是宋元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


▲金华武义延福寺元代木构大殿

▲大殿斗拱铺作

▲1934年,古建筑泰斗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不惧艰辛,从杭州到延福寺考证九天


明行读书会二期班长叶菁充分发挥自身古建知识功底,为游学成员讲述寺院建制布局及元代古建木构特征。观摩古建之余,学员们还与延福寺普祥法师、云林书院慧澄法师一起坐下来品茗交流。


金华地区·法隆寺经幢


法隆寺经幢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现已不存,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身之上还有宝盖、华盖、磐石、仰莲、覆莲、勾栏、连珠、短柱等构件。



经幢上的勾栏,是浙江省所见最早勾栏的实物例证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经幢上的雕刻也极具艺术价值。底层须弥座上的金刚力士浮雕像,怒目圆睁,形态生动;华盖上的四个伎乐飞天神采各异,飘然翩跹。唐代经幢至今已逾1100余年,能存世实属不易。

丽水地区·松阳延庆寺塔


据《松阳县志》记载,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到中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受到朝廷嘉赐,为此发愿建塔,以藏舍利。经多方筹募,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动工,到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成。现存塔体砖铭还有“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样,足见此塔属北宋原物,系唐风宋塔。


▲延庆寺塔内造型独特的壸门

丽水地区·松阳崇觉寺


崇觉寺始建于南宋开庆元年,坐落在松阳县板桥乡桐榔村。八百多年来,崇觉寺屡经兴衰,寺前两株古罗汉松一直坚守古刹,见证沧桑。


相传,南宋初年,当时的崇觉寺住持与杭州灵隐寺方丈为同门师兄弟,两人交情笃深。两寺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寺院间交流密切。


有一年春天,灵隐寺方丈特地遣人送来两株罗汉松苗木栽种于崇觉寺前。经过历代僧人和当地的桐榔村民的精心养护,两株罗汉松至今枝繁叶茂,挺拔茁壮,静穆地站在寺前迎送访客,传递着两座古寺的千年渊源佳话。



此次参访恰逢崇觉寺大殿木构件拆解重修,为成员们学习古建提供了现场观摩实物例证的机会。



禅林古建积淀了醇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木都在诉说着一个或长或短、或古老或年轻的历史故事。游学所见的是有形的古塔古殿,而感受的却是无形的传统文化。有形的建筑挡不住岁月的侵蚀,无形的文化力量却在中华大地上经久不衰……



活动缘起


云林书院致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专门组织传统文化游学系列活动,发掘浙江省内及周边地区佛教寺院历史文化,研学中国的传统古建、非遗项目内容等,旨在引领社会大众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含英咀华,同时云林书院也努力搭建文化桥梁,促进和加强省内各地佛教寺院、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助力浙江文化高地建设。

来源:云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