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烟雨中的期盼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7-01 15:27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的故事"。
 
  由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杭州风行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还进行中,许多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照片、故事来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今天刊登江苏徐州陈莉的投稿——烟雨中的期盼。


 
  不管是什么季节,你都应该出去走走,把尘封的心扉打开,让阳光、落花、清风、烟云,住进心里,清扫灰暗的阴霾。
 
  一直以来,我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如黛的青山,苍茫的云烟,哀伤的落花,委婉的垂柳,清脆的劲竹,炫丽的日出,清幽的明月……都是那么的令我向往。


 
  其实人的内心就要和这大自然一样,源于天然,无需雕饰,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里,保持自己的那份真实,那份明净,那份简单,那份坦然,做好自己,给仓促的人生留下一份纯粹的记忆。
 
  一直以来最想参访的是名山古刹,对于那里我有着宿命般的眷恋和难解的情缘。总觉得在被云雾缭绕的青瓦黄墙内,有着一个怎样明净清澈的菩提世界。



  一草一木、一花一水、一山一石都皆有佛性。山峦叠翠,竹影清风,泉水淙淙,僧者在禅房里闭目打坐诵经,或三三两两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参禅悟道。此情此景,即便是再疲惫繁杂的心灵,也会清净如水,安逸淡定。



  2010年,在一个烟雨纷飞的日子里,我有幸参访了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始建于公元326年,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这座千年古刹就深隐在群峰之中,经受着时间沧桑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



  灵隐寺从外向内有五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两边是伽蓝殿、祖师殿、五百罗汉堂和道济禅师殿等其他建筑。



  在寺院内,你偶尔会遇到低眉匆匆而过的僧者。他们即便是一闪而过,那种淡定,安然,宁静的气息会感染着你。尤其是他们身上那一抹黄色的僧衣,给这个氤氲迷蒙的世间增添了一分新意。



  云林的雨就这样忽东忽西的飘着,即便是微凉的雨天,灵隐寺内依然有好多的香客,他们一如既往认真而虔诚地敬香,许愿还愿。在这熟悉的让人踏实的味道里,缕缕清香沁入心脾。


 
  寺内清亮的钟声不时传来,僧者唱经的吟诵,时隐时现,或远或近……
 
  我闭目潜心静静地倾听,心里空荡荡的,宁静的像一潭清水。微风轻抚檐梁上的铜铃,那清脆的响声,惊扰了这分宁静。



  清雨旋落在这千年古庙的青白石板上,或轻轻地打在竹叶上、树叶上、檐梁上,是那样的悠远,缥缈……
 
  我把伞收起,任由雨飘在脸上,身上,就让这洁净的雨荡涤我这颗疲累的心灵吧。


 
  雨中的灵隐寺承载着古典的韵味,出尘的味道,我终于明白从古至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僧者喜欢在这里参禅悟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行者喜欢在这里寻觅清凉。
 
   我虔诚地在一座座大殿里顶礼膜拜,在庄严高大慈悲包容的佛陀面前,所有尘世中的浮躁,纷繁,都被抛在大殿门槛之外。我好似身心皆空,心无杂念,一下子融于佛门境地当中,有一种不识人间烟火的超然味道。


 
  佛陀是慈悲温暖的,在他的眼里没有善恶,好坏,贵贱之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佛法静落在我的心中,减去一分罪孽,滋长一分善念,减去一分执着,滋长一分禅心吧。
 
  我不知跪拜了多久,不知为何要流那么多的泪水,或许辜负了佛陀的教诲,今生没有机会出家修行。如果真的有来世,那就让我身披袈裟,端坐蒲团,一盏青灯,几册经卷,安静地用心,参悟禅理。



  我期盼让这颗动荡不安的心,能牢牢住于净土,这是我灵魂的归宿。

    ——江苏省徐州市  陈莉




往期回顾


●征稿|影像 · 记忆 · 感恩杭州——我与灵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懂得感恩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寻找心灵迷失的方向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念佛的力量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佛化婚礼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寻觅香云海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降伏其心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茶修之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与灵隐情缘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知生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难忘的记忆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两次游



编辑|妙莲
责编 | 慧容